• 38阅读
  • 0回复

挑战红土地 ——来自江西省信贷扶贫攻坚的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26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挑战红土地
  ——来自江西省信贷扶贫攻坚的报道
  本报记者 彭俊
  新闻背景
  江西不靠海,不靠边,万里长江从省境的北端擦边而过。交通闭塞,制约了江西经济发展,只落下个“江西穷,人见人愁”的名声。穷,还穷在一方水土上。在江西,看不到油油的黑土,遍布全省的是贫瘠的红土地,丘陵、山地占了全省2/3的版图。
  到1994年,全省尚有3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占全省农业总人口的9%。信贷扶贫作为一支有生力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启动。同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正式成立。3年来,江西省的信贷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这一扶贫攻坚总目标,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立足省情,发展“特色农业”,为江西省的扶贫事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主力军”和“主旋律”
  从江西省的情况来看,3年来农发行信贷扶贫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贷款总量大;二是贷款增幅大;三是扶贫功效大。
  在扶贫贷款总量方面,3年来累计投放扶贫贷款8.27亿元,占全省扶贫资金总量的58%。在扶贫贷款增幅方面,1997年扶贫贷款发放比1995年增加50%,在其他各项扶贫资金的增幅中名列前茅。在扶贫功效方面,1997年信贷扶贫使近百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并与其它扶贫力量一道,使全省18个固定贫困县21万多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农发行江西省分行组建以来,还改变了以往扶贫贷款救济化、分散化、财政化的做法,使开发式扶贫成为信贷扶贫的主旋律。
  开发式扶贫的关键,是在国家必要的扶持下,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让农民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逐渐解决温饱问题。为使这一方针落实到信贷扶贫的实处,农发行江西省分行在发放管理扶贫贷款中,做到了“五个立足、五个注重”,即:立足当地资源实际,注重可持续发展;立足种养业,注重种养业上规模、建基地;立足市场需求,注重项目的效益性;立足高起点,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农业的发展后劲。
  “扶贫到户”和“解决温饱”
  扶贫攻坚的目标是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而要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最基本的途径是使各种扶贫措施、资金、力量直接进入扶贫对象的千家万户。江西省的信贷扶贫工作,把“扶贫到户”和“解决温饱”密切地结合起来,使信贷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在“扶贫到户”方面,江西省的信贷扶贫工作明确了扶贫贷款的投向重点,即以在册的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为了使贷款到户,他们严格落实了扶贫贷款的优惠政策,对到户小额贷款原则上实行信用放贷方式,对辐射贫困户的其他承贷主体也相应放宽了担保条件。以1997年为例,全年落实直接到户贷款12117万元,占年度贷款计划的47.5%,比去年增长14个百分点。
  在“解决温饱”方面,他们一方面立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巩固贫困户脱贫成果打下良好基础。3年来,全省共审批发放农业基础设施贷款1.23亿元,占同期审批扶贫贷款总额的20%,改造农田180万亩,新增装机8万千瓦,年发电量增加2.5亿度。另一方面,他们立足本地资源,致力于开发旨在“解决温饱”的种养加支柱产业。到1997年底,在支持种养加项目上已累计发放贷款3.49亿元,占3年来贷款总计划的56%,支持贫困户种植橙、柚、桔、梨等果业300万亩、养猪300万头、鸡鸭等家禽1000万羽、养鱼1500万尾,近28万户、110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特色农业”和“稳定脱贫”
  江西省有18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些县都分布在省内偏远的丘陵地区和滨湖地区,土壤多为贫瘠的红壤。农发行江西省分行开发信贷处的同志告诉记者,这些地方通过发展粮食生产,直接解决温饱的自然条件欠缺,解决温饱问题更多是要依靠山上的林果,地上的畜禽和水中的水产水禽,发展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业,这样才能在解决群众温饱的基础上,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为此,最近几年,特色农业项目在全省扶贫总项目中的比重保持逐年递增,目前已达到70%以上。
  在特色农业的产业选择上,江西省的信贷扶贫工作支持了6大主导产业,十几个特色农业项目。其中,特色水产业,主要是甲鱼、鳗鱼、珍珠等的繁殖养殖项目;特色畜禽产业,主要是瘦肉猪、牛蛙、灰鹅、鹧鸪等养殖项目;特色水果业,主要是脐橙、甜柚、金桔等种植项目;特色蔬菜业,主要是大棚蔬菜、高山蔬菜等项目;高效特用林产业,主要是毛竹、食用笋等项目;茶叶方面,主要是“狗牯脑”和“宁红保健”等知名品牌。
  目前,全省18个国定贫困县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项目。如遂川的板鸭、兴国的灰鹅、会昌的鹧鸪、寻乌的脐橙等,由于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问题,更为他们稳定地摆脱贫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统计,实施信贷扶贫3年来,全省扶贫贷款支持的特色农业创产值57亿元,占扶植对象农业产值的32.4%;为贫困户提供的人均纯收入达347元,使110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实践证明,特色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地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