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包袱井”何以涌出“效益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30
第2版(经济)
专栏:

  “包袱井”何以涌出“效益水”?
  蒲立业 李旭东
  井还是那口井,水也还是同一种水,可它给企业带来的结果却大不相同。90年代初,守着这口井的北京可赛矿泉水公司经营亏损,人心涣散,矿泉水井成了企业越背越沉的“包袱井”。如今,这家公司日产瓶装、桶装矿泉水100吨,企业效益逐年提高,可赛矿泉水已成为首都市场上的名牌产品。
  “包袱井”何以涌出“效益水”?可赛矿泉水公司总经理金长贞说,不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优质矿泉井只是一潭死水;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企业,资源优势才能变成产品优势、市场优势。
  北京可赛矿泉水公司是北京市粮食局下属的企业。80年代末,国家地质矿产部在这家公司院内开发了矿泉水源一处,经专家测定:该水源水深2070米,水龄在1万年以上,且水中含有偏硅酸、锶、锂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一处优质天然矿泉水源。1988年由地质矿产部、轻工部、卫生部的专家对该水源进行了国家级鉴定。次年可赛矿泉水公司正式建成。
  回忆当年的创业情景,金长贞感慨颇深:“咱这井深2000多米,井越深,说明污染越少。再说我们又处在北京这么一个矿泉水消费大市场上,企业发展应该是挺顺利的。可谁能想到,公司开张后竟连续两年亏损。而当时,北京矿泉水市场上挤满了‘珠江水’、‘渤海水”、‘湘江水’等品牌,很多北京人却不知道有可赛矿泉水。”金长贞分析认为,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观念太重。可赛人的管理和素质没有跟上,产品质量不高;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可赛人总认为水好不怕巷子深,不注重宣传和市场营销;而且可赛当时只上一条自动化程度不高的生产线,日生产能力只有四五吨,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在充分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后,可赛人决心奋起直追。金长贞在职工大会上慷慨直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靠的是严格的管理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我们再这么半死不活混下去,只会糟蹋了这口矿泉井。从1991年起,公司引进科学管理机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对所有岗位的考核办法,同时提出“确保一流质量、提供一流服务、实现一流效益、争创一流企业”的“可赛精神”。为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符合国家食品生产卫生规范的生产车间,分期购入国产瓶装生产线5条,5加仑桶装生产线1条。同时,公司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先后对职工进行了多方面的培训教育。
  从1992年起,可赛矿泉水大规模进入首都市场及大部分宾馆饭店,逐步得到消费者认可。随着品牌形象的树立,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有了迅速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