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武术的魅力——国际武术与文化节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1
第8版(体育)
专栏:

  武术的魅力
  ——国际武术与文化节侧记
  本报记者 王霞光
  8月8日上午,美国巴尔的摩市陶森中心体育馆,简短的开幕式后,1998年国际武术与文化节的重头戏———武术比赛全面展开。8日至9日,在短短的两天里,来自世界各地14个国家的750名选手同场竞技,切磋武功。
  本次武术比赛采取开放式的报名方式,有意参赛者交上几十美元即可获上场资格,因而使得比赛的普及性大大提高。在众多的参赛选手中,有武功高深的老将,更不乏初入道的新秀,当然,还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前来凑凑热闹。各色人种选手,可谓应有尽有。中华武术受到如此厚爱,可喜!
  陶森中心体育馆尚算宽敞,但由于选手及观众均可自由出入,所以场面略显凌乱、拥挤,当然,在海外举办武术比赛也难得有这份热闹。体育馆被分割成几块场地,散手及刀、枪、剑、棍、拳(国际竞赛套路),还有其它器械、拳种同时展开比赛。举目四望,无论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爱好者,在比赛中都极其认真,一招一式称得上一丝不苟。
  场上不少裁判员、运动员都似曾相识,想来是在去年罗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见过。其中两位小姑娘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一位是巴西的阿米尼达,另一位是美国的沈会昕,这次两人又都来参赛。去年,我曾采访过阿米尼达,这次她得了女子棍术第三名。赛后,她很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成绩不大好,不过,我会多下功夫。我实在是太喜爱中华武术了。”沈会昕今年17岁,是位华裔姑娘。她从13岁起在弗吉尼亚州的峨嵋武术馆习武,长进迅速。这次,她摘取了女子剑术和棍术两块金牌。阿米尼达和沈会昕多次在比赛中相逢,是一对好友,她们都是在课余习武,能达到这般造诣实属不易。
  在赛场边,记者还遇见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美国留学生芮嗣文,他跟北大体育部的李士信教授习武已达5年。去年,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中,芮嗣文脱颖而出,夺得九节鞭冠军。作为一名留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自然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汗水。与芮嗣文同来巴尔的摩的李士信教授对弟子此番参赛争取佳绩充满信心,他还对本次比赛的组织形式及意义给予充分评价。
  身在大洋彼岸的巴尔的摩,看到不同肤色的老外们穿着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武术服装,手操五花八门的武术器械,神情投入地施展不同门派的功法,确实令记者兴奋不已。
  武术,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吧。
  (本报巴尔的摩8月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