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走向雪山环抱之地——阿里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1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边地行

  走向雪山环抱之地
  ——阿里纪行之一
  本报记者 张忠
  编者的话:西藏阿里地区位于雪域高原的西端,土地辽阔,人口稀少,生存环境恶劣。长久以来,因其偏僻遥远,人们对她知之甚少。前些日子,本报驻西藏记者张忠克服困难,深入阿里采访,发回一组报道,生动叙述了阿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当地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及其独特迷人的人文自然景观。
  6月底,我们搭乘阿里地区外事旅游局的车,开始了梦寐以求的阿里之行。从拉萨到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可供选择的路线有北、中、南三线。北线要穿越令人生畏的藏北无人区,中线是在日喀则的萨嘎县取道北上,从无人区边缘掠过,途经阿里高海拔的东部三县。我们选择的是沿南线前往,中线返回。南线全长1700多公里,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沿着喜马拉雅山北麓西行。
  经日喀则,过拉孜,日夜兼程近30个小时,抵达22道班,这个道班地图上并无标记,但它是阿里之行不多的可供歇脚的地方。因为刹车油管断裂,我们不得不在这里修车,顺便进了一户藏族人家,边喝茶边与主人闲聊。女主人塔巴告诉我们,家中有200多只羊,其中山羊近百只。眼下正是收获山羊绒的季节,同行的阿里地区外事旅游局丹增局长帮她粗略测算了一下,仅此一项,至少有近2000元的收入。塔巴还弄些小小的副业,向过往行人提供酥油茶和藏式食品,一年下来也有不少收入,生活还过得去。
  22道班海拔4725米,气候乖戾。在停留的两个多小时里,我们便经历了从晴天到下冰雹和下雨的过程。修车耽误了行程,当晚不得不宿在萨嘎县城。次日一早赶路,在160多公里外的仲巴县城一家由重庆兄妹开的小饭馆吃早饭。去阿里途中,能吃上一顿像样的早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常会想起它。仲巴县城原在公路旁,后因气候等原因,3年前搬迁到了现在的山坳里。县城旧址后面还有几座土冢,安息着当年平叛战斗中牺牲的县委干部。
  中午,途经仲巴县帕羊区所在地,正午湛蓝的天空和炽热的阳光把这个典型的高原小村映衬得十分美丽。我们在一家小茶馆里稍事休息。茶馆的主人叫仁那,他为我们斟上了香酽的酥油茶。仁那本是藏东江达县人,4年前来到这里经商,办起了小旅店、商店和茶馆。他从牧民手中收购皮毛等畜产品,同时批发各种日杂用品,在帕羊算是个鼎鼎有名的“大商人”了。
  阿里路途艰难。司机们喜欢用“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来形容南线坎坷不平的路况。出帕羊区不久,我们尤为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说是有路,其实无路,汽车沿着前车之辙行驶,稍不留神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前不久,有汽车在荒漠上行驶了大半天,竟回到了起点!旺青是跑阿里的老司机了,迷路自然不会,但横亘在路上的河流,还是让他另有一番担忧。
  车到“侦察河”,旺青格外谨慎。“侦察河”因五六十年代这里曾驻扎过解放军的一个侦察分队而得名,其实就是一大片沼泽地。
  30来米宽的一条河挡住了去路,面前是湍急的水流,深浅未卜,更不知河床是沙石垫底还是陷车的泥沼。为了安全起见,旺青先是投石问“水”,感觉不踏实,便干脆脱下外裤,在冰雪化成的刺骨河水里用双腿去实地“勘察”。车子沿着旺青勘探的路线加足油门冲过去,河水漫上引擎盖,我们的心也随之往下一沉。
  终于成功了!车子冲上了对岸的草地。几番历险之后,夜幕降临。喜马拉雅山巅时而掠过耀眼的闪电,清晰地映出山体的轮廓。丹增指着闪电的方向说,前面就是阿里的普兰县了。
  汽车又行驶了4个多小时。深夜1点多,我们终于到达我国与尼泊尔、印度接壤的边境县——普兰。在藏语里,普兰就是“雪山围绕的地方”。
  题图:成群的野驴在奔跑。张忠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