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阅读
  • 0回复

左立雄——闪速炉熔铸青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1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左立雄——闪速炉熔铸青春
  马平 张群 余清楚
  左立雄,浓眉大眼,宽厚质朴。这位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工人,在现代铜冶炼工业的心脏———闪速炉前,写下骄人的华章:1997年成为“全国有色行业技术能手”,1998年2月荣膺“中华技能大奖”十佳之首。相伴炉火15年,他一步步登上工人荣誉之巅。
  1982年,左立雄技校毕业,来到位于赣东北的贵冶,看到了久闻大名的闪速炉。这座来自日本、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庞然大物,可在1.5—2秒内将矿粉全部溶化为沸腾的1200摄氏度以上的钢水,时间之短,如长空闪电,故名“闪速炉”。左立雄对之一见倾心。每一个熔炼炉前的工人都知道,闪速炉冷却水系统繁杂。左立雄决心用自己的勤奋,敲开现代技术之门。两年的业余时间砸进去,他摸清了“立体蜘蛛网般”的管道系统的分布规律,70多张自行绘制的图纸,精确地标出了闪速炉6层炉体上下1000根水管的位置。紧接着,他又开始练习不看图纸就能快速判断管道走向的本领,并通过一看二摸三听的“三步法”,确认管道的安全性能。那是1994年7月,骄阳似火,熔炼车间技术比武现场高潮迭起。一条红色的缎带蒙住了左立雄的双眼,主持者随心所欲地抽点冷却水管道的任何走向,一道一道问题快速报出,一个一个答案迅速回答———54个抽点,100%的准确!冷却水系统“一摸准”的称谓从此就成了他的代名词。炉子的常态、非常态及假象的故障,他也了如指掌。左立雄技扬厂内外。兄弟单位来取经时,总是指名道姓要左立雄传授。
  技术在发展,闪速炉的工艺也需要不断完善。1990年,高级工程师李贻煌提出采用斜律公式,以“剪刀差”的操作法来改进一道工艺。他把这项工作实施改进工艺的实践部分交给了左立雄。因为他知道,左立雄无论是技术经验上还是责任心,都是最佳人选。果然,从接受任务那天起,左立雄就没日没夜地泡在炉子上。为了获得可靠数据,他每天中午蹲在烟尘弥漫的闪速炉反应塔顶,一干就是两个小时。每次从塔顶下来,他都成了个“黑人”。经过对铜精矿投入量和风油量数据反复测算和跟踪监测后,得出了一条公式,即通过调节和控制炉子的转速,弥补和修正料量误差,使炉况持久稳定,进料波动减少。这一公式在生产实践运用后,不仅为安全稳定生产创造了条件,经济效益明显。按铜精矿入炉22.5%计算,一年增加冰铜产量就达742.5吨。
  不断提高的技能和刻苦钻研的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使左立雄欢欣鼓舞,干劲倍增。此后,闪速炉冲渣池回水沟沉渣问题的处理,为工厂赢得了宝贵的生产时间;符合生产实际的150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用后,解决了生产中的83个难题……桀骜不驯的闪速炉,在左立雄面前显出难得的柔顺。
  1994年,贵溪冶炼厂跟踪当代铜冶炼发展方向,组织实施冰铜品位冶炼技术攻关。作为一名纯熟的技术工人,左立雄很清楚,一方面这攻关课题运用前景广阔,另一方面,难度大有风险。左立雄再次请战:“我不考虑个人得失”。他很快把思想集中到解决问题之中。在冰铜攻关的两年里,他先后带队进行了11次闪速炉锅炉和转炉内粘结的突击清理,在上百摄氏度的高温和浓烟中,他和工友们,以全身肌肤多处灼伤的代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为课题组提供了70多个科学数据,为这项增产万吨、创出巨大经济效益的先进成果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脚步没有停顿。1994年左立雄担任闪速炉一班班长后,他又增加了“班头”的新内容———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现场,了解上一班次设备运行情况及遗留问题,对关键设备逐一点检,确保交接班不留“挂空档”。仅1995年—1996年两年间,他先后点检出设备事故74起,其中重大设备故障15起,为工厂避免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他先后带出了6名班组长,并培养了15名技术骨干,编写出《班组长管理》教材,使炉前管理制度化。1996年5月,他所在的闪速炉一班,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左立雄和他的班友们走出江铜,走向了全国。
  一个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究竟能对他所在的工厂、行业,对国家作出多大的贡献呢?左立雄以他永不停顿的脚步,将继续告诉我们。
  黄作兴是一名退伍兵,他以在部队学到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刻苦钻研,终于自由驰骋于阀门领域,成长为一名拥有4项国家专利的发明家,并获得尤里卡金奖和骑士勋章。下期《中华儿女》刊登第九十九篇《黄作兴———从战士到“骑士”》。———编者(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