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条件好了还要艰苦奋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1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条件好了还要艰苦奋斗
  洪保秀
  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克勤克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精神是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上的一种品格、一种风范,是保持我党政治本色的思想基础,是确保共产党人思想道德纯洁的可靠保证,是促使领导干部掌权为民的重要原则。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于我们党经受住执政地位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克服腐败现象,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很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欠发达,全国农村还有五千万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发展自己。即使是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也应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发展自己,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还要支持和帮助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及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必须艰苦奋斗。十五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实现这一宏伟的奋斗目标,需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极其伟大而又艰难的事业。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涉及各种利益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困难会层出不穷。只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激发全民族的勇气和斗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地向前进。
  克服腐败现象必须艰苦奋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勤劳节俭、不怕艰苦著称于世。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靠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革命力量从小到大,直到建立新中国。建国以后,我们党还是依靠这种政治优势,战胜了帝国主义经济上的封锁,基本上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把一个贫困落后的旧中国,改造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我们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党员和干部忘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盛行起来。公款吃喝玩乐屡禁不止,购买小轿车过多过滥,超标准新建和装修办公楼成风,违反规定乱发各种补贴数额惊人。这些消极现象不仅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如果任其蔓延,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就有被葬送的危险。艰苦奋斗精神正是抵制和反对腐败的锐利武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