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1
第10版(理论)
专栏: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性
  戴舟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要经历不同的历史性飞跃,形成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性不是理论成果的雷同划一,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
  ●只有在端正学风的前提下,才能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在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学风有三个科学原则:一般规律与民族特点的统一,社会主义的原则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怎样正确看待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回答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对这一重要论断,必须深入理解,全面把握,并借此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总是要经历不同的历史性飞跃,充实新的丰富内容,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这是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和科学性所在。问题在于,应如何看待经过历史性飞跃而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如何看待新的理论成果与原有的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性究竟在哪里?实践证明,这个统一性不是理论成果的雷同划一,而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实际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鲜明主张。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一,就在于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脉相承、相互统一的。
  统一的原则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则立场,就是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基本依据之一,就是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都是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根本任务、党的领导、政治保证、依靠力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提出来的。虽然其中的许多具体结论不同于前人,但无论是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共同富裕,还是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等,都是基于人民的立场,为了人民的利益。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表明,邓小平理论具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相同的原则立场。
  统一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丰富多彩的理论观点,但有一个基本的观点高屋建瓴、贯穿始终,这就是唯物辩证法。列宁把它誉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这个“根本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正是运用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因,把经济发展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认定物质生产不仅决定社会历史的演进,而且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生产力的发展。早在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要求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到首位。毛泽东告诫我们,如果不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就可能被开除“球籍”。在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问题上,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就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透彻、更鲜明、更具有时代气息。
  统一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考察,不是基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说的“真理、理性、正义”这样一些抽象的观念,而是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就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入手,指明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展示未来社会的前景。他们从创立自己的学说起就认定:“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列宁坚持这一态度,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找到一条俄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坚持这一态度,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领导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同志坚持这一态度,他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纵览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无不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可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自始至终地贯穿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中。
  统一的前进方向。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到毛泽东,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种种探索,始终坚持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邓小平理论着重于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描绘中国迈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现实方案。在物质建设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认为共产主义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之上,邓小平理论则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远大目标联系起来,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迈向共产主义的首要前提;在思想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建设新的文明。邓小平理论则强调在搞好物质文明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突出的地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用正确的学风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性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学风不同,得出的结论会大相径庭。只有在端正学风的前提下,才能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学风,说到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性,不仅应当注意其中个别结论的异同,而且应当注意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从某种意义上说,学风就是方法,它比具体结论更重要,具有更长久更普遍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一诞生,学风问题就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相随相伴。纵观马克思主义学风,有三大科学原则始终贯穿其中,这就是:一般规律与民族特点的统一;社会主义的原则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承认各民族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明确指出:“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但是,社会主义具有质的规定性,即原则的坚定性,诸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这是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不可动摇。这就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正如列宁所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为此,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提出之后,它的创始人就要求用实践的试金石严格地检验这些理论,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修正、补充、发展这些理论,要求一切马克思主义者能够做到像《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那样,对理论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性。列宁本着正确的学风和俄国社会主义实践创立了列宁主义,其中许多论断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原来的设想,然而,有谁能因此否定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呢?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水乳交融,联为一体。
  我们党从创建之日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我们党召开了七大,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的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又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认识,十五大又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说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了,产生了我们党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党要贬低或抛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是强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当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存在着某些具体结论的差别,但这并不影响三者的统一。具体结论有差别是正常的,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缺陷,更不是科学理论之间的对立,而是一切科学体系的固有特点。如果以此否认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一性,那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时代在变化,如果马克思主义没有发展,那才是真正的危险。因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既是科学体系,就要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不能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顾此失彼,陷于极端。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僵死的教条主义倾向;一是狭隘的经验主义倾向。前者表现为夸大一般,否定个别,把具体结论当作死板划一的公式,直接套用于今天;后者表现为夸大个别,否认一般,认为一般原则已经过时,不适于当今的实践。这两种倾向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立起来,孤立起来,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必须有扎实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功底。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渊源关系。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谈邓小平理论,就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境地,当然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对邓小平理论也要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来全面把握。这是正确看待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系的关键点。我们说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一,主要是指科学体系上的统一,如果抛开科学体系,孤立、片面地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就很难完整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就会以偏概全,即以邓小平同志的某些论述或某些词句来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全貌,或做机械对比式的文字游戏,即把邓小平理论中的个别词句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个别词句进行机械对比,词句一样叫统一,词句不同叫对立。用这种形而上学的方式,既不能真正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不能真正学好邓小平理论,更不能正确把握三者的关系。因此,必须完整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方法。他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的各个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中,也要始终注意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全面地正确地把握。采取这样的方法,才能清楚地看到,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统一,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