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船长”要珍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1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船长”要珍重
  王永福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把号称“不沉之船”触及冰山、顷刻间覆没大西洋底的一幕历史悲剧,惊心动魄地再现于世界观众眼前。尽管是一个陈旧的爱情故事,不同的观众,却有不同的观感。
  仔细体味一下,我觉得影片不仅反映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也不止于颂扬人类与险恶自然的抗争,同时也有力地鞭挞了那种盲目乐观、好大喜功、狂妄自负的长官意志。
  为什么像“泰坦尼克号”这样一艘建造超常坚固豪华的现代化巨轮,竟然以首航告终,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反面先例?影片通过船长史密夫的形象作了生动说明。史密夫是一位富有航海经验的老船长,如果顺利完成这次举世瞩目的航行,他就可以凯旋故里,荣耀度晚年。厄运捉弄他的原因,就在于他过于迷信“泰坦尼克号”这个庞然大物。当有人提醒前面可能遇到冰山时,史密夫有恃无恐,依然下令高速前进。史密夫之所以这样做的另一动因,是想借此赢得荣誉,张扬自己。正像船刚启航,就有人在史密夫身旁吹嘘的那样,“泰坦尼克号”到达目的地之日,就是英美和各国报纸舆论热烈欢呼之时,史密夫早已被未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了。当冰山真的突然横亘于前,高速行驶的强大惯性和巨轮老大不调的弱点,使一切紧急举措都无济于事。
  由此可见,按照影片的描写,造成“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重要原因,不是遭遇冰山,也不是技术故障,而是船长决策失误,是人为的主观因素导致的。史密夫最后站到自己的位置上,毅然与巨轮一同沉没,恪尽职守,也算是对个人过失的自醒、自责和自我惩罚。
  就在美国“泰坦尼克号”触冰山沉没刚刚过去三年,另一艘豪华型轮“海皇后”,也是首航告沉大西洋。
  1915年5月1日,“海皇后”号在美国纽约下水,满载着二千多名乘客,开始了横越大西洋的纽约—利物浦首航。因为是年欧洲大陆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之中,许多人对英国籍轮船在海上远航,表示极大的忧虑,建议取消此次航行计划。但“海皇后”号船长信誓旦旦地保证,“海皇后”凭借强大的蒸汽涡轮机组,可以避开任何潜艇的攻击,于是他贸然决定照航不误。然而经过六天六夜的航行,就在“海皇后”离爱尔兰海岸只有几千米的距离时,一艘在爱尔兰沿海游弋的德国潜艇发现了目标,一枚鱼雷击中了“海皇后”船体,轮船爆炸。船上乘客,除部分妇女和儿童登上救生艇脱险外,绝大多数人随轮葬身海底。
  同是豪华巨轮,同是首航沉没,又同样是由于船长的错误造成船毁人亡。如果我们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比作一艘巨轮或一只航船,那么这里的领航者,特别是一把手,无疑就是掌舵的船长,事业的成败得失,都系于“老大”一身。
  珍重啊,大大小小的船长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