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吐哈盆地竞风流——新疆三大油田巡礼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2
第4版(要闻)
专栏:

  吐哈盆地竞风流
  ——新疆三大油田巡礼之三
  本报记者 祝谦
  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合称吐哈盆地。历史上,因其理论地质成油条件极差,几乎成了一块被判“死刑”的荒漠,长期无找油人问津。谁知,处于绝境而求生的玉门石油人,默默无闻地在这里奋战了几年,把这一块名不见经传的荒漠,闹了个天翻地覆。
  3月下旬,他们又传出一份捷报,在丘东22井,经过复查,该井日产原油14.6吨,天然气5640立方米,使丘东气田增加含油面积10.5平方公里,新增石油地质储量800多万吨,再一次显示了吐哈盆地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从祁连山到火焰山
  随着玉门油田开采时间的推移,石油产量日渐捉襟见肘。面对困窘怎么办?油田上下很快形成共识:西天“取经”,吐哈找油。
  从祁连山到火焰山,生存环境判若天壤。祁连山下的玉门油田,气候凉爽,而吐哈盆地,酷热居全国之冠,最高地表温度可达76.6摄氏度。
  为了生存,为了发展,玉门人下定决心:舍得一身剐,誓擒油龙在地下。当年成立的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在帐篷里安营扎寨,帐篷几乎要被炎热点着。总指挥们光着膀子上班,躺在凉席上睡觉,咬紧牙关,硬是挤出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玉门人的第一口“生存井”。
  1507钻井队在火焰山下打金1井时,水管子吊在头上,哗哗地往身上喷水。女电焊工李军在焊弧形罐顶时,双腿屈跪,气温晒透的罐体,把她的膝盖烫起许多水泡。会战的工人,只要胳膊腿裸露在外,几天就脱一层皮。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1989年,玉门人终于在鄯善打出高产工业油气流的台参1井。此后,高产油井一个个崛起,使火焰山真正“火”起来:1.7万玉门人,告别2700平方公里的酒西盆地,来到5.3万平方公里的吐哈盆地。这片默默无闻的荒漠,一夜成名天下知。
  从二叠系到侏罗系
  中国曾被西方判为贫油国家,他们认为,石油只产在海相地层,中国几无海相地层。但中国的科学家,硬是在陆相的二叠系等地层找到了石油,创造了陆相成油的新理论。
  那么,陆相的侏罗系是否成油呢?专家们得出结论:“侏罗系不够朋友。”所谓侏罗系,即煤系地层。侏罗系生油,行话叫“煤成烃”(油、气总称)。吐哈盆地几乎全由侏罗系构成,找油,就得向侏罗系宣战。
  当玉门人在鄯善侏罗系的台参1井打出高产油气流后,获得了侏罗系煤成烃理论的重大突破,从此改变了我国西部地区侏罗系打油无所作为的局面。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曾晓明说,煤成烃理论的诞生,丰富了我国陆相生油的理论,拓宽了我国找油的门路。被世界石油界打入冷宫的侏罗系,从此身贵。
  从倒数2到顺数10
  在石油天然气系统,玉门油田在20多个油田中排倒数第二名。西出阳关,奋战吐哈,新诞生的吐哈油田,短短几年工夫,排名跃居全国第十名。
  找到油需采出油,采出油需钻出井。解放初期,钻一口深1000米的井,要花两个月时间;钻一口深1500米的井,需半年以上。现在在吐哈,2400米的井最快5天11小时就打完了,并且打出了井身质量、固井质量、钻井速度和油层保护4项高水平。
  吐哈油田会战6年,产量以平均每年81.3%的速度增长,原油产量连续两年增长70万吨,增幅居全国油田之首。至今,新“入籍”的吐哈人,在吐哈盆地先后发现了14个油气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油气地质储量2.2亿吨,原油年生产能力已达300万吨,年销售收入从1992年的3.45亿元,递增到去年的33亿元。
  来到吐哈盆地,昔日玉门人的眼界更为开阔了,1995年10月,钻井公司走出国门,首次中标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克泰油田,承担了钻井和修井任务。4566钻井队一炮打响,第一口井只用了15天钻成,比计划提前了75天。
  如今,吐哈油田职工进军甘肃、青海、内蒙古后,又信心百倍地挺进克拉玛依、彩南、焉耆、三塘湖、库车等油田,立志跳出吐哈,在玉门关内外,再竞风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