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农产品市场前景如何 京城诸专家各抒己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2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产品市场前景如何
  京城诸专家各抒己见
  本报记者 张毅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连续丰收,仓廪充实,盆盈钵满,农产品市场空前繁荣,这为成功实现经济增长的软着陆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丰收也有丰收的烦恼,如何面对卖难问题?如何保护9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怎样保证我国农业丰收之后的持续高效发展?3月26日,农业部召集在京的有关专家学者就此举行了一个小型研讨会。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记者现将专家学者的观点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关于“买方市场是否形成”
  粮食问题无可置疑地是中心话题。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副主任孔祥智分析,自农村改革至1995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登上3.5亿吨、4亿吨和4.5亿吨3个台阶,1996年粮食产量一举突破5亿吨大关,提前实现“九五”计划目标。1997年虽然略有减产,但减幅较小,并且粮食产量的波动已经从波幅扩散式的无序波动改为波幅收敛式的增长型波动。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5亿吨的水平并相对稳定,目前,粮棉油、肉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
  持类似观点的专家说,由于近两年的粮食大增产,我国已由粮食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今后靠科技进步,增加物质投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粮食增产潜力仍然很大。今后应根据粮食的丰歉波动情况,用粮食进出口和库存来调节粮食供需平衡。
  而另一种估计却并非如此乐观。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冯海发研究员认为,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农业,但农业投入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仍然很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再者,我国粮食、水果、水产等农产品的人均占有水平也仍然很低,这几年农产品价格回落,是适度从紧宏观经济政策的结果。因此,冯海发认为,目前作出“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短缺时代完全结束”的结论还为时过早。还有人认为,从长期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水、耕地等农业资源将日趋紧张,这也不得不引起警戒。
  关于“结构优化”
  客观地讲,近两年农产品市场的波动,使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打了折扣。究其原因,中央政策研究室艾云航研究员指出,这除了市场流通方面的因素外,还反映出我们的农业素质较差,农业生产结构还不能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优化结构,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一步。
  有学者提出,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应该是今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支撑这种观点的依据是,以粮食为主的耕地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吸附能力较弱,其技术进步较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比较效益处于劣势;而像棉花、油料、糖料、畜产品、水果、花卉等农产品,对劳动力吸附能力较强,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和附加值高。进入90年代,我国农户收入中农业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这里的农业主要指后一类农业产业。
  而自称持谨慎乐观态度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则提醒说,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市场几次波动情况分析,验证了我国粮食价格信号在反映供求关系方面,有一定的滞后期,并且有很强的夸大性趋势。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当稳步推进,要特别防止不客观地分析市场需求,造成大起大落。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唐仁健认为目前结构优化主要是实行产品优质化发展战略,加大对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优良品种的科研推广力度,同时,他提出,能否考虑建立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