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艺术品市场忧思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3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艺术品市场忧思录
  本报记者 邵建武
  空前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滞后的管理——法律法规不全、管理队伍孱弱、监督力度不够,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反差,繁荣背后的混乱、混乱导致的损失、损失的难以弥补,不禁让人“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展开虽然有些突兀,但它给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收藏家、经营者乃至旁观者带来的惊奇似乎更为突兀。
  许多艺术家由此率先进入富裕阶层,收藏由此而从文人雅事成为了时尚,老字号荣宝斋、朵云轩的身旁由此出现了一批艺术产业,刚刚办了六届的中国艺术博览会由此有了八家竞争对手。当然,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爆主要是此起彼伏的拍卖槌敲打出来的。当前艺术品公开交易的百分之七十发生在拍卖场中;文物的公开买卖多数发生在拍卖场中;中国艺术品的成交纪录诞生在拍卖场中……
  急剧萎缩的画廊业
  中国艺术品市场由画廊业、拍卖业与艺术博览会三部分组成。前者是一级市场,后二者是二级市场。因为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后二者也大量地参与了一级市场的竞争,使曾经一度红火的画廊业在近年急剧萎缩。
  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大都市,荣宝斋、朵云轩、和平画店等几家老字号画店曾经名满中外,所以如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屈指可数,别无分店。八十年代,荣宝斋所在北京琉璃厂成为了一条文化街,画店鳞次栉比。
  伴随着各地中高档饭店、酒楼而出现的画廊,不仅把曾经由各地友谊商店垄断的艺术品买卖送到了每一个外国客人的身边,也送到了许多中国人的眼前。
  但是,八十年代随着旅游业而生意红火的画廊业可是今非昔比了。据有关部门统计,1994年,全国共有画店画廊五千余家。到1997年,全国只有画店画廊二千余家,每年递减一千家。
  谈到画店画廊数量的剧减,文化部市场局美术处处长梁刚认为,这是对1994年前画店画廊无序发展的一种自然淘汰,可以说是画廊业逐步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其它艺术品产业发展竞争的一种必然结果。他说,拍卖业的兴盛,特别是小拍的频繁与艺术博览会的出现,争夺了画廊业的不少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从画廊业本身寻找原因。除了几家老字号凭借金字招牌保证货源与吸引顾客外,其它众多画店画廊也沿用如此等客上门的办法,在宣传攻势强大的拍卖会与博览会面前,自然丢城失地,连连败退。九十年代前后,因为桂林画贩子的巨大“成功”与失败给画廊业制造的恶名,不仅使收藏者对多数画店画廊畏而却步,也使艺术家对它们失去信任与兴趣。没有诱人叩门的魅力,没有招人回头的信誉,没有艺术家作为后盾,许多画店画廊业只好祭起两件法宝,一个是现代的———批发粗制滥造的低劣商品画;一个是传统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遇上难得光顾的客人狠宰一刀,主要是以假当真)。如此自欺欺人,画廊业不急剧萎缩才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画廊业的急剧萎缩与其它新兴产业的兴盛是互为因果的。
  令人忧虑的是,如果有关部门在画廊业开展一次打假治劣活动,现存的二千余家画店画廊又会有多少家应声而去。作为一级市场主体的画廊业如果长期萎靡不振或者发育不全,势必影响到二级市场的稳健发展。当前拍卖业所以出现鸡犬升天等奇怪现象,也与当代艺术品没有经过一级市场的较为明确的评估与较有力度的淘汰不无关系。
  鱼龙混杂的拍卖业
  当前艺术品拍卖业本身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赝品成灾,一是恶炒名声。
  恶炒中国书画家的名声,首先发生在香港。个别艺术家与投机商人联手,将其作品拍出天价。如今,这种运作方式已经在其它城市的拍卖会上屡见不鲜。一些尚未成名的书画家,自费将作品送交拍卖,碰碰运气,有的甚至赤膊上阵,以获得一个作品“估价”,为下一步运作打基础。这是自炒。一些收藏家或收藏机构,为了使自己的收藏保值和升值,便投入一部分资金竞拍同类收藏或同一艺术家的作品。有一位画家虽然声名狼藉,但其作品在拍卖会上行情不跌反涨。所以如此,就因为其作品的收藏者不愿自己血本无归。这是他炒,而更多的是书画家、收藏家或机构、经营者或机构联手,恶炒名声,哄抬价格,牟取暴利。一些小有名气的画家,在作品送交拍卖时,拜托朋友作托,使自己作品的拍卖价格次次见长。个别知名度较高的画家与一些经营机构订约:画家低价出卖或无偿提供一批作品,经营机构投资拍卖,将画家的作品哄抬到一定的价位。对于这些,拍卖公司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合力为之,因为高成交便有高提成。
  无论是自炒、他炒,还是联手炒作,起码都是一种商业上的欺诈行为。这种恶炒的结果又通过一些新闻媒体与出版物扩散、放大,使当代中国无端产生了一些“艺术大师”。
  令人忧虑的是,这些本应受到指责或不屑一顾的笑话,却在老百姓中间作为神话在传说着;这些以虚价成交的拍卖品及其孪生兄弟因为其“贵重”而成为了某些作者有力的敲门砖,他们因此在某些地方(或系统)成为了新闻人物、风云人物;更重要的是,因为同样的利益驱动,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不断地出现在一些专业刊物的重要版面。学术标准一旦被偷梁换柱,而代之以市场标准,不仅影响到学术评估的准确性,影响到市场运作与发展的秩序性,更会影响到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依然如故的地下交易
  拍卖等手段使文物交易中的相当一部分由地下转入地上,但并没有扼住当代艺术品地下交易的势头。
  八十年代以来,海外一些收藏家、艺术品经营机构利用艺术品进出口条例的宽松,利用中外工资收入的巨大差异,利用国家税收征管的漏洞与困难,特别是利用艺术家的求富心切,以宴请招待、赠送家电、支付现金、邀请出境、出版画册等方式,成为了书画家的朋友,换取了难以数计的当代书画作品。国家因此流失的税收虽然无从统计,其数目惊人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让书画家照章纳税,并对其偷漏税行为课以罚金,他们还能驾着奔驰、住着小楼吗?
  与此同时,大量留学生携带书画作品出国,以在紧要关头保证生计;成批公务人员携带书画作品出国,以赠送海外有关机构与人士;某些地区组织书画作品出口,以极低的价格换取外汇(最低的是五美元一件)。当国人以艺术品馈赠西方发达国家人士时,他们常常不无惊讶,甚至受宠若惊。在许多西方国家,艺术品的进关是大道畅通,而艺术品的出关则难于上青天。
  记者曾经以同一问题征询过近三十位中年画家:你的作品主要在何处?答案惊人的一致:在海外。看来,我们的后人要撰写当代中国书法史与美术史,必须到海外去找材料了!
  艺术品的地下交易既不受市场机制的约束,更得不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因此,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国家税款的征收与艺术品市场的规范,也包括艺术家本身。那些受海外不法商人与无耻小人欺诈的艺术家不在少数,其痛斥声、悔恨声时有所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