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让我们从现在出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4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短评

  让我们从现在出发师学军
  《现在出发》是青年作家王宏甲历时五年采写而成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写的是科研专家周国泰顽强地走科技开发之路并创造奇迹的故事。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而当代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国尖端科技的研究不比西方落后,问题在于,许多科研成果没有能够及时地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没有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就是说,没有被开发。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科研院所和企业于是双双陷入困境。需要有一双“开发之手”把它们联系起来,组成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现代生产关系,否则,科研院所和企业就都不可能走出困境。
  作品中的主人公周国泰比较早地看到了这双“开发之手”,因此,于1988年,组织一批科技人员成立起一个科技开发部,从此走上开发之路。他们在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在努力开发自己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把中国科技界和高等学府的院士、教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加以开发利用,为众多科研人员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使一批又一批困难重重的企业得到运转,使一个又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他们挽起“科技”的手,挽起“生产”的手,也挽起“市场”的手。挽起“科技”就是挽起第一生产力;挽起“生产”,就是挽起产业大军;挽起“市场”就是挽起千家万户——如此将生产力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环节全部贯通,那就是长江之势,是众志成城、锐意进取,去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雄伟气象,怎能不奇崛响亮!
  可以认为,他们的业绩,为我们提供了值得认真研究的经验性成就,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富有活力的走向。
  《现在出发》在讲述周国泰的故事过程中,反复强调:我国的科研能力并不弱,我国的尖端科研并不落后,只是在如何迅速地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开发为现实的生产力方面,严重落后。换句话说,不是我国科研达到怎样的高水平决定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而是落后的“开发”制约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作为一部报告文学作品,《现在出发》视野是广阔的。活跃在书中的最大的主角,其实是“生产力”。它沿着东西方数千年生产力发展的轨迹,指出,中华民族从1840年那样一个严峻局面走到现代社会来,归根结底,要通过生产力的进步才能实现。能够以一个文学作品,揭示出这个必然途径,这样的作品是有自身独特的价值的。
  《现在出发》这部作品对中国社会,对科技、经济、教育、市场、生产力,以及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所作的揭示,是值得我们称道的。作家王宏甲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和前途所作的充满信心的描述,也动人肺腑,让人感到一种很实在的拥有。
  不能说《现在出发》为这一切提供了答案。但是,确确实实,它为解答这些问题,都提供了积极的、广阔的、建设性的思考。
  很多企业,守着机器,吃饭成问题;很多科研院所,拥有“第一生产力”,也不景气;很多大学生,与下岗职工一道寻找饭碗——这恐怕是当代中国社会绷得最紧的一根弦了。《现在出发》就敲在这根弦上,而且敲出了响亮的声音。
  作者以一个小小的科技开发部的迅速崛起而阐发对科技开发水平的看法,进而试图通过解剖我国纺织业的问题,搞清楚我国工业化、现代化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他的选择是很有眼光的,开发第一生产力,揭示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中国科技界、企业界、教育界在改革中的基本走向。作者在这一问题上,摸得透,认识深,作品虽从周国泰入手,从一个科技开发部入手,但我们却感觉出作品是大气的。他认识到的是整体的宏观的问题,认识到了科技开发的重要,等于我们抓住了叩开未来大门的钥匙,因而,让我们沿着这一思路现在出发,不仅是每个人,而且是整个国家,迈开奋进的脚步,为时不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