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一个脚印一支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4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巾帼风采

  一个脚印一支歌
  本报记者 刘亮明
  “乌兰可是年轻的老领导干部了。”说这话时,人们充满钦佩和敬意。
  3月下旬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在她整洁朴素不乏温馨的办公室里,记者采访了正在读书的她。“形势发展太快了,不学习提高,工作就搞不好。”她开口便深有感触地说。
  乌兰是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蒙古族女书记。她年龄不大,刚满36岁,但在厅局级领导岗位上就已干了11个年头。从1987年开始,历任共青团区委副书记、书记。回想起来,她深感在新形势下,要当好全自治区650多万青年的头,实非易事。“靠一只喇叭向青年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已不灵。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虚功实做,才能当好青年的领头人。”
  乌兰每年有4个多月时间“泡”在基层,几乎全区所有的旗县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这道理很简单,她说: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知道青年想什么,渴望什么;才能确定团的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就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团区委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帮助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为目标,近年来,开展了“服务万村”、“扶贫攻坚”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活动,为农牧区培养了大批“科技星火带头人”、“科技示范点”、“致富能手”。大批农牧民在这些活动中脱贫致富,同时共青团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
  “下乡的日子,我常处在激动欣慰之中。”乌兰说起农牧区共青团工作结出的硕果,如数家珍:各地区青年团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广农牧业实用科技,搞养殖、办加工厂,帮助乡亲们开辟农畜产品市场,很多青年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群众对共青团工作的赞扬随处可闻。
  “百姓心里有杆秤,这话千真万确。”有一年,乌兰下乡到内蒙古察右旗,听说有个村的好几个农民惨死于雷击。她“跑上跑下”联系有关部门,很快为村里安装了避雷针,彻底避免了惨祸的再次发生。临别,乡亲们洒泪相送。1995年,乌兰到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了解情况,发现当地的孪井滩农业开发区没有小学,孩子们面临失学危机。回到团区委后,她立即四出奔走求援,很快把建“希望小学”的20万元捐款送到孪井滩开发区。看着娃娃们欢欢喜喜上学堂,农牧民无不由衷称赞。“不为群众着想,不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就不配当领导干部。”
  作为女人,乌兰在外是书记,在家是妻子和母亲。今年儿子刚满5岁,但这些年她从未因家事耽误过工作。儿子最大的心愿是和她玩一天。但她要做的事太多了,总是叫小宝贝失望。好在丈夫很理解她,家务活样样都能帮着干。“作为女干部,就得准备有双倍的付出。”
  说到业余爱好,乌兰不无遗憾地说:只有读书。因为忙,别的也就顾不得想了。
  眼下,乌兰正筹划着开展一个全区性的“兴业带头人”活动,努力为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广辟门路,为党和政府分担压力。(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