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打井书记”与“老犟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5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打井书记”与“老犟头”
  本报记者 张玉来
  “‘打井书记’,这回俺老犟头算是彻底服了!”
  3月29日,正在整修农机具的新华村苑家屯社主任陈凤林,见县委书记李殿发走进院门,赶紧放下手中活计,迎上前去亮开嗓子说道。
  新华村是吉林省通榆县最贫困的四个村之一。全县十年九旱,加上可耕地多为沙坨地,农民饱尝旱魔肆虐之苦。1996年通榆又遇特大干旱,县里为找到“救命水”,紧急动员全县农民在沙坨地里打井。新华村是李殿发包的点,他没有料到“老犟头”竟对打井来了犟劲儿:“老祖宗早有遗训:‘沙坨地难打井,不是干眼就是窟窿’。打井注定劳民伤财!”李殿发没有怪罪他,连续四次登门与老汉促膝谈心,讲打井的好处和打井的新技术,终使老汉开了窍。李殿发说服了“老犟头”,令众农户称奇,因此得了“打井书记”的雅号。
  1997年,通榆遭受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苑家屯播种时,30厘米以上土壤含水率还不到5%。“老犟头”靠两套移动喷灌抗旱,4公顷耕地打粮2万多公斤,纯收入达1.5万元。
  “‘打井书记’,俺老汉要是不听你的话,去年肯定是吃不上饭了,哪里会有这么好的收成!”陈凤林老汉拿来几穗尺余长的大苞米,对李殿发细说喷灌神奇威力:喷灌一次的土地比不喷灌的1公顷增产2125公斤,喷灌两次的增产3000公斤,喷灌三次的增产3150公斤!
  “太好了,非常有说服力!”李殿发当即邀陈老汉参加县里将要举行的农村干部会,作一个典型发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