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密切监视 积极防治——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谈救灾防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密切监视 积极防治
  ——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谈救灾防病
  本报记者 艾笑
  目前,长江流域防汛抗洪前线救灾防病进入紧急、关键时刻。记者8月11日访问了卫生部救灾防病领导小组组长、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
  问:请您谈谈卫生防疫战线是怎样确保灾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
  答:根据国家对今年气候的预测和通报以及全球灾害、疫情发生的特点,我们动手早抓得紧,从年初就开展了经常性防疫工作。卫生部已7次组织专家调查分析了洪区传染病疫情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以及重大疫情随时报告制度,建立了有效的疫情处理指挥系统,按照《救灾防病预案》等科学规范要求,精心安排了各项救灾防疫准备工作。各地卫生部门也在灾情发生之前普遍采取了相应的防病措施,因而许多往年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在一些省份和地区都控制在很低的发病水平,一些暴发的疫情也得到及时控制。特别在受灾地区,截至目前还没发生过大范围的疫病流行。
  问:记者发现目前战斗在最前线的白衣战士都是来自地方的医疗卫生防疫部门,这和以往不同。为什么呢?
  答:这是由于各地卫生部门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到位、组织有序的原因。现在灾区已有6000多支医疗队、10多万卫生防疫人员,他们熟悉本地情况、工作很得力。北京这里也组织了9支医疗队,分别来自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北大医院、北京人民医院、预防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防疫站,都是有特长的专家,自带药品和仪器设备,随时听令调遣;上海也要求派医疗队,待命奔赴救灾防病第一线。需要的时候,这些医疗队会立即奔赴第一线。
  问:历史上常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现象。另一些痛心的记载也表明,大灾中大部分伤亡,不是发生在遭灾之时,而是灾后疫病所致。对此,我们应当采取什么防范措施?
  答:洪涝灾害必然造成环境卫生质量严重恶化,尤其在洪汛后期,灾民的居住环境、饮水和食物的污染将会加重。因此,我们不能排除今后几个月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灾区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防疫单位,要十分注意对疫情的监测,一丝不苟地执行报告制度;一定要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要组织专业人员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消除垃圾、人畜粪便和尸体,对房屋和公共场所消毒;加大力度消灭蚊蝇鼠害;要对参加防洪救灾人员和接触疫区的人员进行血吸虫病的检查并组织灭螺工程;对流动人口也要加强疫情监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