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心系老区——北京圆明园学院扶贫助教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心系老区
  ——北京圆明园学院扶贫助教纪事
  本报记者 贾西平
  在刚刚结束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一份为革命老区培养10万名师资成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的倡议书,在代表委员们手中传阅,103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倡议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吴阶平、王光英、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卢嘉锡、赵朴初、万国权、马万祺等数十位代表、委员还专门为此向“两会”提交了议案和提案。
  在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105个革命老区县。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而教育落后,人才匮乏是主要的。迅速改变革命老区的贫困面貌,成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十万工程”的发起单位北京圆明园学院,在她诞生之初,就与扶贫助教结下不解之缘。几年来这个由数十位中科院院士和退休教授组成的学院,靠着微薄的财力和一腔热血为改变老区的面貌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早在1992年,他们就组织义务讲师团到老区讲学,讲师团的足迹踏遍了陕西延安,湖北黄冈、红安,山东沂蒙山等地。每到一地,讲师团为当地义务讲学,慷慨解囊。
  讲师团来到沂蒙山区,为当地2500多名教师讲课,资助失学儿童10名,捐赠数千元的图书资料。到内蒙古边疆地区的巴彦淖尔盟讲学,100余人听讲,捐赠500余元的图书。1993年7月,他们再次组成17人讲师团,分别到湖北黄冈、红安两地讲学,听讲者1000余人,资助失学儿童10名。1994年,他们到老区延安调查,资助20名失学儿童,7月又邀请延安地区100多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培训,还组织沟通延安地区16所中学与北京市16所重点中学进行“手拉手”、“一带一”活动。1995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教委的帮助下,圆明园学院又资助15个老区60名优秀中学生到北京101中学、二中等15所重点中学学习。
  延安市教委主任武耀东谈起这些,感慨万分地说:“延安地区教师缺,单靠国家分配一个渠道远远不够,北京圆明园学院这些年为延安教育事业做了许多实事。”
  如今,老区的孩子们正在条件优越的北京市重点中学里学习着,而圆明园学院董事长杨波依然焦虑万分:“老区还有许多地方连电灯都没有,山地贫瘠,粮食歉收,教育文化更是落后,看到这些真叫人着急啊!”
  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这些,对老区的教育事业来说,如同杯水车薪。老区人民越是欢迎,国家教育部门越是支持,他们的内疚感越是强烈。
  “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圆明园学院的教师们说。在革命先辈们的热情鼓励和科技、教育、文化界著名人士的参与下,一项为革命老区培养10万名师资的更宏伟计划诞生了。按照这个计划,到2010年将为革命老区培养10万名教师。为此拟成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
  消息传出,一些文化、企业界知名人士都表示支持。画家罗工柳、罗中立、王乃壮等百余人捐增了书画作品。湖北红桃开集团总裁谢圣明,西安飞机制造公司总裁杨忠、神龙汽车公司中方总经理张世端、陕西宝光集团总经理佟绍成等都在倡议书上签了字。
  凡是惦念革命老区那块热土的人,或许都想为老区做点事,但与其单枪匹马,不如大家携起手来,办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为老区发展教育,培养师资,确实是一件既实际又有意义的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