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独特的领导魅力——“邓小平理论风格”系列谈之十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7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独特的领导魅力
  ——“邓小平理论风格”系列谈之十二
  刘兰芬
  领导,原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即某个人或人的群体率领并引导另外一些人或人的群体,朝着共同趋向的目标前进所形成的一种行为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领导的主体由人逐渐向某些理论、学说延伸。中国的儒学、印度的佛学、西方的基督教教义等,就具有这样的领导功能。当然,这些理论、学说有精华,也有糟粕。真正把理论的领导功能置于科学世界观基础上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个论断,集中地揭示了邓小平理论所具有的独特的领导魅力。
  邓小平理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具有彻底性。理论的领导魅力,首先在于说服人;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当代中国,最大的理论问题莫过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了。新中国成立后,在这个问题上曾一度混乱,因而在实践中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错误。是邓小平,在理论上做了拨乱反正,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从“根”上把社会主义的问题讲明白了,叫人不得不信服。还有,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人们常常在“公有制经济应该占多大比重”、“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等问题上争论不清。是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而使人们豁然开朗。这就是理论的彻底性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邓小平理论总是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人民性。人民信赖一种理论,是因为它能够造福于人民,给人民带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从实际生活感受来认识邓小平理论价值的。“比比过去,看看现在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用的什么、住的什么,就能知道,邓小平理论是真正为咱老百姓造福的理论。邓小平理论这杆大旗我们举定了。”在邓小平理论中,不论是讲什么问题,总是把民富国强、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点。因此,它对人民群众有巨大的吸引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邓小平理论强调“向前看”,具有先导性。历史总要发展,人民总要前进。具有领导功能的理论必定是“向前看”的理论,对人民群众的实践发挥着指导作用。阅读《邓小平文选》,可以发现,“向前看”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之中。当然,它也“回头看”、“向外看”,但目的是“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参照系,更好地向前看、向前走。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使人们感到目标明确,路子正确,“真是有干头、有奔头!”
  邓小平理论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他们创造历史的热情,并不像火山喷发那样总是奔腾不息,受某些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也会常常处于沉寂状态,需要“星星之火”的点燃。邓小平理论就是燃烧在当代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团火焰,激励人民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革创新为显著特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激发着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每当改革和发展遇到重大问题,它总是鼓励人们“首先是解放思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邓小平理论给予人民的是信心和力量,理所当然,人民回报的是信赖与拥戴,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冲天热情。
  总之,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智慧的结晶,它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盏航标灯,为中国社会主义航船照亮胜利的航向;它是铁矿中的一块磁石,以极大的凝聚力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