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结构调整与财政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7
第10版(理论)
专栏:

  结构调整与财政政策
  刘家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随着总量矛盾的逐步缓解,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有效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已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财政政策是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强有力手段
  结构调整最基本的途径、方式与手段是市场。市场竞争的择优汰劣机制,可以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自发调节。然而,实践表明,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调节也有滞后性和盲目性的弱点。为了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防止大的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在通过市场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必须运用有效的政策手段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西方学者一般把财政政策定义为: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同时,财政政策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因为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是:变动政府支出,即改变政府投资及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即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等。政府支出结构、税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除了会影响经济总量以外,也必然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从我国经济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因为:首先,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国有经济的显著特点是总量大、结构不合理。其次是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尚未很好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比较薄弱。再次是当前的结构性矛盾已不再是总量供给不足、商品短缺下的低层次矛盾,而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对其进行调整,不仅要校正现存结构中某些量的长短偏差,更要促进质的整体提高;不仅要校正产品、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与资源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更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技术含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然要求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或以资本性直接投入、财政补贴等手段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予以扶持、保护,或以债务转移、资本重组等方式促进资本结构优化,或以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与配置,增强某些产业的竞争能力而使其迅速发展或迫使其退出市场。
  正确运用和不断完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集中财力,增强调控能力。总体上看,我国财政运行态势日趋好转,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依然过低,财政实力不强尤其是中央财力严重不足,难以充分有效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名义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到11%,但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加上预算外资金、收入退库等,政府收入不会低于GDP的25%。在这种情况下,试图以增加税赋等手段提高财政收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当前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规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行政行为,统一国家财政,整顿分配秩序和财经秩序,集中国家财力,在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和调整各级财政的收支范围,使事权与财权高度统一。从而提高财政收入尤其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以增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经济实力。
  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加大政策调节力度。逐步改进和完善税收制度,认真清理并坚决取消各类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拆除“篱笆墙”,取消各种区域性税收政策,逐步使税收调节覆盖经济领域的各环节、各方面,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导向作用;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在对现行各项专款进行清理调整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并综合有效、充分协调地应用税收、转移支付、资本收益、补贴、投资、国债等财政手段,促进和引导资金的合理转移、资源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使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与优化。
  调整投资政策,完善调整经济结构的方式。过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注重增量投入、忽视存量调整且将二者割裂开来,注重均量投入、忽视结构优化,注重近期投入、忽视长远发展等现象较为严重,投资的地区、行业、产业、技术、规模结构与方式选择也不尽合理,从而致使资产总量不断增长,数量不断扩大,但资产质量和技术构成并未同步提高,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调整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结构,集中财力增大资本性投入比重,以存量资产调整为重点,以增量投入为动力,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现存资产的联合、兼并、破产、出售、入股等,使存量资产在不同行业、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间合理流动,实现资产的有效重组。用新增投资支持和扩大某些产业的发展,改变现有产业状况,协调产业关系。只有存量资产重组得当、流动合理、配置优化,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才能得以调整,才能形成“以增量推存量、以存量带增量、以存量生增量”的调整格局,从而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