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游梅花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7
第12版(副刊)
专栏:笔墨山水

  游梅花山
  唐喦
  虽说初春天气,但仍有些凉意,坐落于紫金山脚下、中山陵园内、明孝陵景区的梅花山,早已万花齐发,争奇斗艳,香气冲天。该梅花山占地面积四百多亩,种植梅花一万三千多株,梅花品种二百二十多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元朝时期即以梅花坞闻名中华。解放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梅花的栽培,在这里成立了梅花研究中心,并安排组织了专业队伍栽培、松土、剪枝、嫁接。每年梅花盛开时节长达一个多月,每日参观者达数万人。今年更是盛况空前,最多一日达八万人次,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梅山也!
  梅花山,我久闻盛名。我爱梅、更爱画梅。是日,天朗气清,略有寒意,遥望梅花山,已香雪海一片,红如彩霞白如雪,且有青松相映成辉,更富有诗意。未到梅花山即有一股诱人的清香之气,已吸引着我的脚步加快起来。进了山,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万花怒放。红的、紫的、黄的、白的、绿的,应有尽有,借问君爱哪一株?还爱深红是浅红。梅枝如铁花如雪,有诗曰:“梅经风霜香益烈,人生无求品自高。”元朝王冕画墨梅,有诗赞曰:“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可见梅花天生玉质,铁骨幽香是多么惹人垂爱。
  我取出相机,拉近推远、推远拉近,还没有游到半山腰就拍了五个胶卷,累得我满身大汗。拍了南枝北枝好,东枝西枝更奇妙。这些梅树,是我画梅的良师益友。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以古梅、瘦梅为佳,花稀,花少为美。如今的梅花枝繁花多为美,这是时代使然。一代伟人周总理也爱梅花,抗战胜利后,他曾住南京梅园新村。岭南艺术大师关山月画梅也一反常态。他画红梅,也是枝繁花茂,欣欣向荣,蓬勃向上。听说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南京市委要以梅花盛开这个时节在这里举办梅花节,邀请中外友人来宁观赏梅花,为开放改革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宁投资。这真是机不可失,相信这一举措,必将使南京走向世界,迈出辉煌的一步,使古城南京这颗镶嵌在长江边上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