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拳头”是怎样攥成的?——南昌大学合并办学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拳头”是怎样攥成的?
  ——南昌大学合并办学纪实
  本报记者 魏玉凤
  5年前,一街之隔的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成为南昌大学。合并后,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产生了“1+1>2”的效应,焕发出勃勃生机。1996年1月,在全国地方院校中第一个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去年又通过了“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993年5月4日,南昌大学成立。如何实施深层次的合并?以潘际銮校长为首的校领导一班人选择学科、专业、系、学院调整为突破口,实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把体制改革推向深入。该校对系(院)、学科和专业进行了大幅度合并、调整和重新组建,一方面按照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原则,将两校一些重复设置的系、专业和学科合并组建;另一方面为了主动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江西经济建设的需要,改造了一批系、专业和学科。原两校共有25个系(院),76个专业,经优化组合后共设置29个系(院)。在此基础上又适时地将全校29个系(院)进一步优化组合为9个学科群。在学科群相对稳定后,又按照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要求,在学科群的基础上,连同相关的研究所(室)和科技开发产业,组建相应学院,并辅以行政职能,使其成为“文理工渗透,学研产结合”的办学实体。如并校前两校各有一个计算机系、计算机中心和计算机研究所,6个摊子都是“小而全”,力量不集中,设备分散,教学、科研水平都上不去。并校后,第一步把这6个摊子组合起来,成为理工结合的“计算机科学工程系”,师资力量和仪器设置集中,教学用计算机增至1000台,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相得益彰,软、硬件力量互补,不仅教学水平迅速提高,而且承接科研项目能力明显增强;第二步将计算机科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由原两校的电子科学系和无线电通讯专业合并而成)以及由图书情报系改造而成的信息管理科学系,三个系组成一个互相交叉渗透的学科群,并成立信息科学工程学院,实力猛增,立即形成“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实行学科、专业、系、学院的重新组合,组建学科群,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从根本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深化并校改革产生了“1+1=1”的效应,使“组合”变成了“化合”,巩固和扩大了并校成果;对增加办学实力产生了“1+1>2”的效应,大大发挥了并校后的综合优势,人财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得到优化组合,科研攻关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重点学科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并校的当年学校就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授予单位,实现了江西历史上博士点零的突破,如今已有2个博士点,硕士点也由并校时的17个迅速增至38个,全校硕士专业对本科专业的覆盖率已达85%。学校还投资2500万元,建设了一批适应江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
  多学科交叉渗透 全方位优化课程
  南昌大学发挥并校后“文理工渗透”的优势,推动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体制改革与教学改革的结合上,他们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改革教育观念,强化整体素质,提高人才的全面质量。两校合并后,学科齐全,文理工渗透,为开展整体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们利用这个条件,抓好文、理、工教育的结合。同时,在改革中,校领导首先抓了教育观念的改革,变单纯知识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推出文化素质课“套餐制”,规定本科学生在4年的学业中必须完成12个学分的文化素质课程(约5门课程)。“套餐制”向学生提供了文学类、音乐类、美术类、大文化类及科技类5大类别共计36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说:“选听一门文化课,拓开一方新天地,受益匪浅。”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优秀人才、复合型人才。该校在总结前3年学生“三制”(学分制、淘汰制与滚动竞争制)经验的基础上,允许和鼓励学生跨系(院)、跨学科选课,以求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对理工科特别优秀学生,因材施教,开办试验班,实行特殊培养。同时在文科也举办试验班,实行文、史、哲大文科统一培养计划,强化优秀人才培养。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行多学科交叉渗透,建设面向21世纪的新型课程体系。
  学科群的组建和学院的建立,有利于学科的交叉渗透,对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该校十分重视利用这一条件,按照“文理工渗透、学研产结合”的模式,以基础学科为依托,积极发展现代化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调整学科体系,优化专业配置。如经济学院把数学与经济有机结合,形成文理结合的“数量经济学”专业。
  面向主战场 合并增效益
  南昌大学抓住“振兴江西”这个目标,发挥并校后优势,为科教兴省作出了积极贡献。潘际銮校长说得好:“江西举全省之力办南昌大学,南昌大学就要举全校之力为江西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
  近5年来,该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501项,横向科研课题800余项;有323项成果向社会转化,科技成果转给企业带来产值达10亿多元,税利3亿多元;有117项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并校前两校科研经费总数不到百万元,1995年以后每年的科研经费都超过2000万元,项目涉及投资经费超亿元。纵向科研经费是并校前的3倍,横向科研经费是并校前的20倍。
  面向江西主战场,南昌大学科研人员大显身手。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承担跨世纪重点工程“江西防汛计算机网络系统”等重大科研项目27项。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着力于江西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研究,开发了“粉末油脂”等数十项有前景的项目,为促进江西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经济学院参与江西区域经济研究,其承担的国家“八五”规划重大课题“江西跨世纪区域研究”、“大京九铁路与江西省生产力布局研究”等,引人注目。
  合并出优势,合并出效益,合并出质量。南昌大学合并证明了高校联合办学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