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落实宗旨 为民办事——广东湛江市开展“五个一帮一”活动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落实宗旨 为民办事
  ——广东湛江市开展“五个一帮一”活动记事
  本报记者 张严
  1996年以来,广东湛江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五个一帮一”活动,即一个领导干部联系扶持一户贫困户;一个富裕乡镇帮一个后进乡镇;一个战斗力强、集体经济富裕的管理区党支部帮扶一个后进管理区;一个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联系扶持一户贫困户;一个社会经济能人联系扶持一户贫困户。“五个一帮一”活动,把党组织的帮困扶贫工作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由领导干部扩展到一般干部,由党内扩展到党外,把过去的党支部联系困难户、党员联系户活动进一步深化、具体化。到目前为止,全市领导干部、农村有帮扶能力党员、社会经济能人开展“一帮一”扶贫活动的共有43024人,帮扶贫困户37367户,已帮助贫困户上经济项目25375个,“帮困”投资总额1780.43万元。“五个一帮一”活动的开展,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湛江市委主要在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摸清底子,明确目标,确立“一帮一”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为了摸清情况,选准扶持对象,各扶贫单位紧密依靠当地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贫困户调查摸底,通过填报贫困状况调查表、反复核实、张榜公布等,切实掌握贫困管理区、贫困村庄、贫困农户的第一手材料,然后根据各村、各户贫困的程度进行对口扶持。帮助贫困户的目标,一是帮其树立脱贫致富信心,二是提高其致富本领,三是帮助解决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
  注重实践,“对症下药”,把“一帮一”扶贫工作扶到点子上。具体措施:一是从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入手,沟通“对子”之间的感情;二是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引导贫困户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三是从提高脱贫致富本领入手,帮助贫困户掌握农科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四是从解决市场入手,拓宽流通服务渠道;五是从改善生产条件和调整经济结构入手,帮助贫困户选准脱贫致富路子;六是从政策扶持入手,对贫困地区、贫困户实行优惠政策;七是从项目扶持入手,做到资金、实物、项目等到位。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缺少资金和项目。所以,湛江市“一帮一”活动重点是保证资金、项目的落实。为了筹集扶贫资金,湛江市通过单位出资,领导干部、党员、社会经济能人捐资、义捐,建立扶贫基金等形式,共筹到1780.43万元扶贫资金,目前已到位“帮困”资金1191.32万元。
  强化领导,形成合力,确保“一帮一”活动落到实处。在组织发动方面,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一帮一”扶贫活动的意见》;在领导力量安排方面,从市、县(市、区)到乡镇党委、政府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了抓领导、领导抓的局面;在机构设置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都设立组织机构,具体负责“一帮一”工作的指导、管理、检查、督促等工作。
  实践证明,“一帮一”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一个新举措,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新途径。
  ———党员干部实践了党的宗旨,群众观点得到升华。湛江市农林战线16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联系扶持的新寮镇,是湛江市的边远落后乡镇,该镇离市区210多公里,又是海岛,交通十分不便。58名领导干部全部落实了联系户,到贫困户家庭活动600多人次,送去扶贫资金6.44万元,扶持贫困户上了一批项目,其中养牛15头,养猪86头,买牛车7部,海水养殖1.27公顷。广大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实践了党的宗旨,增强了群众观点。
  ———改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一些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呆在机关多,深入农村少,对农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贫困地区、贫困户的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存在着“贫困地区绕道走”和“穷在路边无人问”的现象,逐渐滋长了脱离群众的官僚作风。在“一帮一”中,各级党组织把改变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作为检验这项活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带着“结亲通知书”,三五结伴或由单位统一组织到农村“攀穷亲”。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干部、党员已帮扶困难户3.7万多户,帮助贫困户上致富项目2.5万余个。
  ———机关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为民办实事蔚然成风。雷州市农业、科协、科委、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技术人员由市政协牵头组成扶贫服务队,采取长期驻点、定期巡回、随叫随到服务等形式,深入农村指导贫困户,已先后组织13个服务队113人深入189个自然村开展服务活动。贫困户接受技术培训5436人次,技术咨询5.1万人次,无偿赠送科技资料1.75万份,送药品4.2万元,免费为贫困群众诊病治病8420人次。机关作风的改变,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