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世界吊桥新纪录——日本明石海峡大桥通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7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世界吊桥新纪录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通车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200多公里长的濑户内海,静卧在日本的本州岛与四国岛之间。10年前,长达13.1公里的濑户大桥飞架内海,写下公路铁路两用桥世界最长的新纪录。今天,在濑户大桥以东约80公里的海面上,全长3911米、两个主桥墩之间跨度为1991米的明石海峡大桥(见图新华社发共同社照片)正式通车,又打破了英国汉巴大桥跨度1410米的纪录,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吊桥。日本皇太子夫妇出席今天上午通车仪式。
  宽约4公里的明石海峡位于神户市与淡路岛之间,因附近有明石市而得名,海水最深处约110米。
  大桥1988年开工,是高投入、高技术的产物,总投入5000亿日元,设计要求能抗风速达每秒80米的暴风,能抗8.5级地震。两个主桥墩海拔297米,桥墩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60米高。两条主钢缆各长约4公里、重约5万吨,被称为大桥的生命线。主钢缆直径为1.12米,由290根细钢缆组成,每根细钢缆由127根镀锌高强度钢丝组成,每根钢丝直径约5毫米、强度为每平方毫米180公斤力。大桥共用钢丝长度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圈半。桥两端固定主钢缆的锚定墩是重达35万吨的钢筋水泥建筑。
  大桥也是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的“生物”。桥面中心比两端高40米,距海面约100米。桥身呈拱形,一是为了防止堵车时桥身受重塌腰;二是为了便于大型船只通过桥下;三是为了应付气温上升后主钢缆热胀拉长引起的桥身下摆。据说,由于重量、温度变化等原因,桥身中央升降幅度约8米。不仅桥身是运动的,支撑钢缆的主桥墩也处于动态之中,伴随着桥身下摆,两个主桥墩的顶部会“相互点头致意”,其幅度约为20厘米。
  大桥全身还做过一次“伸展运动”。主钢缆架设完成后的1995年1月,发生了震级7.2的阪神大地震,大桥安然无恙。地震后经过详细测算发现,两个主桥墩的间距增加了0.8米,淡路岛与桥墩的间距增加0.3米,大桥全长比设计增加1.1米。今年3月中旬进行工程验收检查时,本州四国联络桥公团决定,把大桥长度公开发表的数字改为3911米。这样,明石海峡大桥在建设中就把吊桥跨度的世界纪录身不由己地提高了1米。
  明石海峡大桥穿过淡路岛,与1985年竣工的大鸣门桥相连,形成长度为89公里的“神户淡路鸣门汽车道”。桥面6条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现在乘车从神户去四国的德岛县约需一个半小时,比过去乘摆渡节省一半时间。大桥开通将加快东濑户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刺激沿线旅游业的发展。有关方面估算,明石海峡大桥对周围地区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每年将近1500亿日元,每天通车3万辆次。
  (本报东京4月5日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