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热锭冷砸”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7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热锭冷砸”的思考
  刘杰
  去年底,合肥欲举起压锭第一锤时,曾引起群众的集体上访,一时沸沸扬扬。然而三四个月后,还是这些被宣布压锭的纺织厂的工人,竟有98%以上又举起了同意的手掌。
  同样一件事,为啥前后效果不一样?
  原来,惹得职工大为惶恐的根本原因,是方案虽好却知者甚少,方案上竟然没有“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的条款。于是,市工作组沉下心来,深入车间班组、工人家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结合方案和职工提出的意见,编写了35条问题解答的小册子,又印发了1万多份职工家庭情况表,根据职工要求,改进了人员安置上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从而赢得了职工的一致拥护,使改革得以稳步进行。
  事实说明,群众是通情达理的,纺织工人对改革是完全能够接受的。但是必须把改革的方案交给群众,让他们心中有本明白账。只有让改革的主体走到前头来,才能使改革成功。要把工人从拨弄了几十年的机器前拉下来,把滚热的锭子砸掉,没有过硬的说服教育引导工作,光靠发个文又怎能让人接受?
  “热锭”更应“冷砸”。这个“冷”,就是冷静。面对改革中所遇到的种种热点、难点问题,只有冷静地思考,冷静地分析,冷静地做思想工作,才能把问题看得更透彻一些,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得更周全一些,也才能更加服人,才能激发起更多人的热情。热问题,冷处理,需要下功夫,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企图发个文,一声令下,一个早上就一呼百应,那是不可能的。“热锭冷砸”,是一种教训,一种经验,其中很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由此我们想到,对其他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也应该多些“冷砸”的辩证思考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