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完善制度加大投入 威海塑造开放城市文明形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完善制度加大投入
  威海塑造开放城市文明形象
  本报讯 “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在山东威海市,这不仅是写在公益广告牌上的标语,而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全面系统工程、重点龙头工程,走上了科学运作、深入发展的轨道。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威海市提出了时间概念和质量概念,像经济建设那样讲求快速、优质、高效,狠抓基础工作。
  他们按照“重在建设,齐抓共管,贵在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开展了农村评“三户”、职工创星级、服务行业优质服务承诺、党政机关争创文明机关、中小学生争当小文明市民、全社会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创文明行业、建文明单位、做文明市民活动等六大群众性创建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把文明城市建设切实落实到基层。近年来,市里统一制定了《市民文明公约》、《市民遵守社会公德“八不”规范》、《文明乘客、观众、游客、顾客须知》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编印了30万册《市民文明修养指南》,努力使人人讲文明、共建文明城市形成浓厚的社会风气。
  威海市根据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城市建设上,确定了把威海建成全国的卫生名城、园林名城、环保名城、旅游名城、精神文明名城“五位一体”的目标,努力体现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准。为了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他们采取多种办法筹措资金,形成了稳固的投入机制。去年,该市投资8700万元对统一路、新威路进行了改造,投资4500万元建起了体育馆,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光亮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起了多功能电视塔和彩电中心,投资8000万元建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1994年以来,这个市用于新建扩建精神文明建设设施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投资就达20多亿元,使全市的文化、科技、新闻、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许多基础设施达到了当代先进水平。
  (李富胜 刘洪昌 姜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