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波音飞向新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0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波音飞向新世纪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亮
  采访波音公司,一定得去位于西雅图市艾佛莱特的装配车间看一看。它的规模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厂房面积近40公顷,相当于75个足球场。身临其境,仿佛在逛一座四通八达的室内小城。笔直的通道上,小汽车、工具车和自行车来来往往。装配线上,3万多名工人在紧张地忙碌着。翱翔于蓝天的波音747、767、777宽体客机都是在这个大车间里生产的。
  众所周知,波音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也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大户。建厂80年来,它几乎一直主宰着国际民用飞机市场,目前全球有9000架波音飞机在运营,客户遍及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然而,波音公司如今正面临着欧洲空中客车的激烈挑战,去年双方的市场份额几乎平分秋色。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空中客车正奋起直追,波音公司将如何应战和发展?最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波音公司的几位高级官员。
  波音公司的过去和现在是辉煌的。高级副总裁拉里·迪肯森说,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波音经验”。所谓“波音经验”,简单来说,就是生产第一流飞机,向客户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另外,“我们从未忘记这样一个事实:有人在追赶我们。我们必须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持主导地位”。
  面对新的国际商业竞争形势,实力雄厚的波音公司同美国的其他公司一样,近年来也实施了“重新设计”。特别是在去年,它采取了着眼下世纪的两大重要举措,一是兼并麦道公司,二是宣布裁员1.2万人,今年还计划再裁8000人。此外,它还将实行经营多样化,大力进军新的高科技领域。
  迪肯森说,过去波音公司主要分两大块,商业飞机占80%,军火和宇航占20%。然而,商业飞机销售总是起起伏伏,这是一条不可避免的周期性规律。作为平衡措施,波音公司于去年8月正式兼并了以军火生产为主的麦道公司。兼并后,波音公司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商业飞机所占比例下降到60%,而军火和宇航则上升到40%。由此可见,波音兼并麦道并非贪大,而是为了增强其总体国际竞争实力。
  在公司内部调整方面,在裁员和提高效率的同时,波音也在学习和借鉴别的公司的成功经验,在各个环节上“删繁就简”,加快作业流程。4年前,客户订购一架波音737客机,需要2年至2年半时间才能交货,现在只需1年就可交货。由于作业流程的加快和订货的增多,产量也由1996年平均每月不足20架提高到今年的45架,翻了一番还多。即便如此,波音公司现在发愁的不是订货少,而是苦于生产能力不足,因为零部件供应赶不上。
  目前,民用和军用飞机仍是波音公司产品的主体。在卫星发射等宇航领域,波音公司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最大承包商。在谈到公司的多样化经营时,迪肯森副总裁告诉记者,除扩大宇航业务外,波音公司今后还将大力开发信息业。它同微软公司合资开发“空中互联网络”,投资90亿美元。这个“空中互联网络”是通过低轨道卫星传递信息,因此通信速度将更快,质量更好。波音公司现已研制出一种飞机用天线,“空中互联网络”2000年初建成后,乘客可在空中收看各国的电视节目。
  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波音公司高度重视市场研究,对世界飞机市场的研究与预测跨度长达20年,并时时刻刻在“放长线钓大鱼”。它预测,1996年至2015年亚太地区商业飞机市场将占世界市场的35%,超过北美地区的32%。其中,中国的需求量为1900架,价值1240亿美元,占亚太地区需求量的1/3。
  强有力的市场预测为波音占领和开拓市场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波音对同中国的合作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波音是最早开始同中国合作的美国公司之一。26年来,它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45亿美元的商业飞机,并在飞机生产和与航空相关的各个领域与中国进行互利合作,为推动美中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同中国的未来合作,波音公司充满信心。副总裁迪克·詹姆斯和主管中国销售业务的斯塔尔·塔文纳说,中国是波音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双方互利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而这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整个美中关系的发展。他们高度评价江泽民主席去年对美国的成功访问,也希望克林顿总统不久对中国的访问取得成功,使美中关系更上层楼。他们表示,随着美中关系的不断改善,波音公司同中国的合作领域也将逐步扩大。
  在时间有限的参观采访中,所见所闻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21世纪来临之际,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世界名牌公司也在不断自我调整,借鉴他山之石,积极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华盛顿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