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大水·大局·大无畏——湖北10万解放军官兵抗洪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3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水·大局·大无畏
  ——湖北10万解放军官兵抗洪记
  本报记者 郭嘉
  连日来,记者顶着热浪,在长江湖北干堤一线采访,真切感受到“当前头等大事”于此地的千钧分量。1000多公里内的10万抗洪官兵牢记军委主席江泽民“三个确保”的重要指示,发扬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与地方广大干部群众一道百倍警惕,严防死守,用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泣地的抗洪凯歌。
  大坝巍然——人民军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员干部成为千里江堤一面面鲜艳的旗帜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广大官兵奉命于7月初开始陆续进入抗洪一线。广大官兵顶烈日,战酷暑,除险情,日夜抗洪抢险,作出了极大牺牲,有的官兵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党员干部更是身先士卒,抢险在前,成为千里江堤一面面鲜艳的旗帜。
  抗洪伊始,湖北省军区300多名军师团领导干部,即刻打起行囊上堤。他们率领4000多名官兵和百万民兵预备役人员日夜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各级领导立下军令状:水涨一寸堤高一尺,誓与大堤共存亡。
  沿江各军分区、人武部主官也闻讯即动,组织指挥在一线。40多天连番鏖战,没有人言累。被誉为“抗洪司令”的黄冈军分区司令员正安,连续13天在黄广大堤徒步巡堤283公里。这些主官中,有近百名师团干部家里遭受洪涝灾害,但他们服从大局,舍小家顾大家,表现出高尚的精神境界。
  在采访抗洪抢险的日子里,记者被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染着。
  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位班长叫刘登奎,来自河南信阳,当得知连队要参加抗洪抢险的消息后,他第一个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连队党支部考虑到他是1993年的兵,面临的实际问题比较多,准备让他留在后方。他得知这一消息后,找连长坚决要求上一线。在他的带动下,全连94名战士全都写了请战书。
  党员的作用是明显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沿大堤走一走,你随时都会为那些舍身忘死、奋勇抢先的党员干部们而激动不已。8月7日子夜,位于荆江的田流集段突然溃口,疯狂的“洪魔”严重威胁荆州安全,接到救援电话后,某师副师长赵成举立即率领50多名党员、干部组织的“突击队”、“敢死队”火速奔赴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堵住了缺口。不料一个漩涡袭来,堤坝再次被撕开。面对险情,20多名党员干部抢先跳入急流中,组成人墙堵住洪流,其他官兵踩着泥水掘土、扛袋、打桩、垒石,奋战40多分钟,用1000多个沙土袋重新堆起堤坝。
  作为共和国的一名将军,56岁的马殿圣,已在数百公里长的荆江与洪湖大堤上坚守了20多个昼夜,经他指挥的战役性堵涌抢险就达10余次。
  8月11日上午,记者遇见他时,他刚从抗洪一线排险回来,一脸的憔悴和疲惫。他告诉记者:昨日洪湖县燕窝镇发生1.8米洞径的溃口性管涌,上去了1500名官兵,从昨天上午10时一直干到今天凌晨2时,有12名官兵晕倒在现场。官兵经过奋战,总算控制住了局面,否则直接危及武汉,后果将不堪设想。记者问,“还去吗?”“一会儿就得去。”他答道。“不休息会累着的。”“正是紧要关头,我们做领导的哪能不在场?”
  将军朴实的话语,令记者肃然起敬。
  人民敬服——解放军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解放军来了人心稳”、“军威军魂为百姓壮胆”、“军民齐心协力,死保长江大堤”……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抗洪前线采访,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当地领导同志告诉记者,汛区群众对解放军的信赖和敬重是发自内心的,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多大的灾难,解放军来了,就感到有了依靠,有了主心骨,解放军是人民的救星。
  湖北公安县与湖南澧县隔水相望,属于平原地区,平均海拔10米左右,三面受水。7月初以来,长江中游普降大到暴雨,公安、石首、洪湖、监利地段长江水位直线上升。面对汹涌而至的洪水,人们十分焦急。7月22日,当长江水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时,部分群众忙着搬家,准备逃难。那天,就在这关键时刻,湖北省军区组织2000多官兵开到公安、石首,连夜投入防汛抗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解放军的到来,使公安、石首人民吃了“定心丸”。
  黄梅县紧挨江西九江市,也是防汛的重点区域。
  7月28日,该县滨江圩告急。
  “潜水抛石,谁敢上?”
  应声而出的是驻汉舟桥旅的官兵。他们脱下军装,迎着湍急的洪流下水,钻入已被水淹没的廊道,把一块块石头和一个个编织袋填到迎水处。此时给他们传送物料的群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因为谁都明白,这分明是舍命在干,如果颤巍巍的房子一旦倒下,这些可爱的战士是不可能生还的。舟桥部队某营19名战士周龙泉、韦华军、汪勇和林先高潜入水中,堵口抢险,一干就是3个小时,战士们的精神感动了滨江圩的村民,他们舍弃被水淹没的房屋,扶着脚盆、木板游向江堤与战士们并肩抢险,用血肉之躯筑成坚强的屏障。
  一切为了国家,一切为了人民,成为千里江堤官兵的坚定信念。
  子弟兵顾全大局奋力抗洪的行动深深感染着各界群众,人们纷纷加入到防汛抗洪的行列。一些外出打工的人也陆续返回家园,扛着铁锹,挑着箩筐上了堤岸。不少群众说,保江堤就是保家园,解放军舍身忘死,我们还有什么说的。
  驰援火急——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大型运输机,调运部队和物资投入抗洪抢险
  长江大堤在持续一个多月高水位的浸泡下,险象环生。就在大堤即将接受第四次洪峰考验的时刻,以武汉为中心,空军在这里实施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大型运输机,调运部队和物资投入抗洪抢险的大空运。
  8月7日16时10分,按照军委命令,空军向运输航空兵某师下达预先号令:立即准备大型运输机做好执行紧急空运任务。7分钟,所有保障车辆、设备全部到位,机务快速进行飞机准备。1小时之后,数十架飞机已经整装待发。
  17时,空军下达命令:18时前飞机起飞,空运救灾部队。
  17时53分,第一批5架大型运输机升空。从受领预令到第一架飞机起飞,仅用1小时43分钟。师长胡端阳亲自驾机,带领机群升空。这时,机场上空天气恶劣,大量浓积云密布,不远处还有雷电在闪烁,仅跑道北方有20公里的空隙。灾情就是命令,部队早一分钟赶到,大堤就多一分安全。机组果断决定向北起飞,爬高绕行,沉着冷静安全绕过雷区,向广东某地飞去。
  7日、8日,在这两天时间的40多小时里,武汉的上空,飞机轰鸣声始终此起彼伏。飞行员超负荷地连续飞行,保障人员两昼夜连轴转。
  驰援部队大批降落,救灾物资大批降落。部队和物资需尽快运往灾区,部队的车辆调完了,向当地政府求援。仅2小时,100多台公家的、个体的卡车、面包车、豪华大巴就已等候在机场,载着驰援大军源源奔赴荆江大堤。
  (本报武汉8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