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品味《泰坦尼克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2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品味《泰坦尼克号》
  李学江
  在3月23日那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在好莱坞那座辉煌的神殿大礼堂中,在全世界15亿影迷们的注视之下,《泰坦尼克号》一片不负众望,夺得了11项大奖,使奥斯卡之夜成了《泰坦尼克号》之夜,导演卡梅隆兴奋地举着那尊小金人借用影片中男主角的话对着观众大叫:“我是世界之王!”一片独得11项奖,这在奥斯卡奖70年历史上,只有1959年的《宾虚》一片可与之媲美。为一探其中奥秘,多年不进影院的笔者也一时好奇心起,走进了那个久违的殿堂。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英雄救美人。1912年,正当那艘被称为海上巨无霸的泰坦尼克号起航之际,一个放荡不羁而又一文不名的画家杰克赌博中奖,侥幸登上了这艘豪华客轮。旅途中他与一位在母亲包办下订婚的没落贵族小姐罗斯邂逅相逢,并在她绝望跳海之际搭救了她,于是陷入一场三角争逐。最后是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在遭受灭顶之灾的沉船过程中爆发出光彩,在冰海中奏响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悲壮旋律。
  按理,这样一个屡见银屏的题材和主题是很难“抓人”的。但结果与很多评论家的预言相反,此片一上演便稳稳霸住票房鳌头,各国观众趋之若鹜,一向冷冷清清的影院,突然间人头涌动。3个月来,票房价值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创下最高纪录。这是为什么?
  一个原因恐怕要归于观众对历史灾难事件表现出的探秘与好奇心理。泰坦尼克号1912年首航时,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巨大最豪华客船,被誉为永不下沉的巨轮,达官显贵们以一乘为荣。但想不到开航仅5天便折戟沉沙,使这一灾难蒙上了谜一般的色彩。即便灾难原因不断被考察所揭示,人们也还是半信半疑,总想探究出新的解释,就如人们对戴妃车祸追究不已一个样,而导演也正是利用海底考察的最新发现,对沉船的真实原因和过程作了生动逼真的解释和再现,从而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沉船86年来,关于这次沉船已有过6部故事片和3部纪录片,但每次都能引起大小不等的轰动就是证明。
  这部新片最叫座也最让它的前辈们相形见绌的是其场面的恢宏壮观。为征服人心,导演坚持建造了一艘236米长的复制品,比原船只短23.5米,仅此项开支就达2000万美元之巨,再加上参演者达2000人之多,使整部影片耗资达2亿多美元,创下电影之最。大手笔、大制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当泰坦尼克号驶来时,令人有泰山压顶之感,它身旁的帆船相形之下简直如孩子的纸船玩具一般。因其大且真,又加进5500多个电脑特技摄影镜头,整个触冰和翻沉过程惊心动魄,令人震颤不已,影院充满唏嘘之声。
  导演对细节准确性的追求更增加了其历史真实性和可信性。头等舱宴会厅的门按常规被制成向内开,后探究出原船上的设计是向外开,于是不惜工本重新做过。女主角也是根据当时的审美观,特意选择了偏于白胖体形且名不见经传的琦温斯莉。影片的可贵之处更在于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真实的人性。在生死考验面前,不乏视死如归的英雄,但更多的是贪生怕死的凡人,乃至乘警不得不向抢上救生艇的人开枪示警和射杀他们。导演对等级制度和阶级偏见也绝不文饰而是大胆鞭挞:一等舱的贵族们可以先上船逃生,而三等舱里的平民却被锁在下面不许爬上甲板。这些真实的细节都增加了影片的可信性和吸引力。
  但影片能引起如此轰动也有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近10多年来,科幻片、暴力片泛滥成灾,什么外星人、蝙蝠侠、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脱离现实生活追求感官刺激,使人们久而生厌倒了胃口。此外,自60年代性解放运动以来,人们在性生活上过于随便,失了忠贞感与责任心,造成家庭结构的破坏和诸多社会问题。在尝尽苦果之后,人们开始缅怀往昔的浪漫与温情。而影片中那生死不渝的爱情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与向往。当然,影片中饰演男主角的迪卡普里尼那副年轻俊美而又纯真自信的容貌,那让人回肠荡气的音乐和主题歌也让那些少妇少女们心醉神迷而百看不厌。
  不过,这部创了数个世界之最的影片并非尽善尽美。不仅富家女爱上穷小子的故事情节有些落了俗套,剧本语言似也乏善可陈;两个男女主角的演技也显得有些稚嫩,因此与两项主角奖失之交臂,这也是奥斯卡史上绝无仅有的;此外,将爱情故事冠以沉船之名,似乎也有移花接木牵强附会之嫌。但总体来说,它是近10多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据信,它将把目前美国影坛以科幻和暴力为主的潮流,转向传统的人生故事和爱情体裁。从这点说,在电影史的长河中,《泰坦尼克号》功不可没,永不翻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