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一个新组建的公司还没有挂牌就有近半数的职工下岗。然而,短短的两年后,公司待岗职工已不到10人。奇迹是怎样出现的?请看——“锦华人”走活了再就业这盘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5
第12版(职工天地)
专栏:特稿

  一个新组建的公司还没有挂牌就有近半数的职工下岗。然而,短短的两年后,公司待岗职工已不到10人。奇迹是怎样出现的?请看——
  “锦华人”走活了再就业这盘棋
  于海东 朱建光
  谁能想到,一个新组建的航运企业还没有挂牌,就有48.38%的职工成了下岗富余人员;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个已经够头疼的百分比里,有近10%的人还是各种严重疾病患者。然而,短短两年后的今天,公司待岗职工已不到10人,仅为原下岗富余人员总数613人的1.63%。
  这一奇迹被称之为“锦华现象”。
  上海锦华轮船公司是上海港务局在1994年底新组建的船务公司,底子薄、场地小、载重吨位少。按照公司所从事主业要求,人员配置应在300人左右,可是刚一组建,从局内各家划过来的各路人马就像持有当天船票的乘客一样蜂拥而至,以至在进行公司登记时,工商局面对着“1267”的在册职工人数,都以为他们头脑发昏了。用公司领导的话来说,公司成立后首先想的不是怎么搞好生产,而是怎么安排好严重超编的人。
  一招新,满盘皆活
  与海打惯了交道的上海锦华船务公司领导们敏锐地看到,再就业虽然不是航运企业的主业,却是一个能让满盘皆活也能让满盘皆输的关键一子。面对着从未遇到过的巨大压力,他们拿出了船老大特有的勇气和犟劲儿,提出了“在创业中搞好再就业”的响亮口号。
  两年来,锦华公司在再就业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即:宣传一个观点(“上岗靠竞争,分配靠贡献”的新型择业观念),采取两种办法(“走出去,请进来”的两手安置办法),掌握三项原则(根据待岗人员的专业技能、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安排到其较熟练的岗位;安排到能发挥其更大作用的岗位;安排到其力所能及的岗位),开拓四条途径(加强培训,充实主业;广开门路,劳务输出;创造机会,生产自救;勇于开拓,自谋职业)。
  严格待岗人员的管理,是锦华公司成功地解决再就业难题的重要经验之一。经过调查分析,他们一是摸清了在社会上搞经营活动人员的具体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停薪变岗。二是抓了长病、长工伤的核查工作,使“长病、长工伤”的人数得到认真清理。三是与已具备自谋职业条件的人员签订了暂不需要安置的协议,按档实行相应的补贴。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公司冗员锐减,企业减少了压力,增强了活力。
  棋好下,下好棋难
  在锦华公司有一个赫赫有名的“超编单位”——上海锦华轮船公司待岗人员安置管理中心。
  说是中心,开始的时候办公室只有8个人。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吉利数字,却成了613名下岗富余职工的最大希望。为了不让一颗心失望,他们想出千方百计,费尽千言万语,跑遍千家万户,用自己的行动写出一句“锦华人”的再就业格言:爱,在困难的日子里最高尚。
  他们工作起来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自找麻烦。为了做好下岗富余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他们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按一人一卡一表,准、全、实地建立起待岗人员的资料库。再就是总结出了做好基础工作的“五清”、“四分析”的工作法。“五清”是:年龄和健康状况清;过去表现和下岗原因清;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清;个人收入及家庭人员经济状况清;原工作考核情况清。“四分析”是:经常分析待岗人员的结构;经常分析待岗人员的意愿;经常分析待岗人员的体能、智能;经常分析注意待岗人员中的特殊情况。为此,两年来他们仅家访就进行了3000余次,谈心2500余人次,做到了本上有名,心中有数。
  在具体安置工作中,他们有一句让待岗人员听了暖乎乎的安心话,那就是落实在他们一举一动上的“下岗无情,操作有情”。有一次,为了解决一名待岗职工的思想问题,半天内有3位工作人员先后冒着雨去他家里做疏导工作,终于稳定了他的思想情绪。有时为了给待岗人员找到一个合适的就业岗位,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想办法,若是企业目前确实无法安排,他们就把目光转向社会上去寻找机会。如为帮助一位因多种原因一时无法在公司内部安排工作的下岗女工找到工作,他们放弃节假日休息,四处奔波,结果不是她不满意,就是用工单位不满意,直到最后,还是当过教师的一位工作人员红着脸利用亲戚的关系开了“后门”,把她安排进居委会干起了她后来干得很好的计划生育工作。如今,不光是张家浜一带,连浦东、浦西地区的许多餐饮、商贸、医务、通讯等行业,都知道上海锦华轮船公司有一个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安置管理中心。开始时,他们那种非同一般的上心劲儿,经常被对方误认为是在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忙乎。用这些操尽了心的工作人员自己的话来说:“613个待岗人员关系到613个要吃要喝的家庭,搁在谁身上谁不着急?!”更让待岗人员感动难忘的是,安置管理中心不但管安置,还爱多管闲事。公司有一个名叫曾友才的半身瘫痪职工,很需要一套健身器,但又没有钱购买,安置管理中心得知后,大家凑钱买了健身器,送到他的家中。在安置管理中心,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如知情者所说:“除了没有人请他们吃饭,别的什么事都有人找。”
  在锦华公司,关心待岗人员的又何止是安置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公司党、政、工11位领导,每人都包帮着一个待岗职工特困户,生活、思想、学习……一包到底,其包帮效果还被作为对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内容。在安置工作上,他们做到分内分外两手一起抓,两手都抓“凝聚力”,即以企业对职工产生的凝聚力和职工对企业产生的向心力共同消化再就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胸中有爱心,这也正是“锦华人”在再就业方面不怕下难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海港一角(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