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5
第12版(职工天地)
专栏:走出一片新天地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李翠花
  编者按:下岗以后,事怎么干?路怎么走?这是许多人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报今天在新辟的“走出一片新天地”专栏里发表的这篇文章,以生动的事实和切身的体会,令人信服地告诉大家,在我们这个社会,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像这位女工那样,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走过去,天高地宽。
  我叫李翠花,今年39岁,原是河北峰峰矿区第二帆布厂挡车工,1992年下岗,现在是峰峰矿区第一服装厂厂长。
  1992年11月的一天,我厂召开职工大会,厂长宣布:“由于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目前工厂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不得不全部停产,工人可以自谋职业……”厂长话没说完,会场里传出几个女工的哭声,随后哭声一片。我们心里明白,停产下岗对产业工人意味着什么?厂长可以用一句话宣布工厂停产,工人下岗,而我们工人却怎么也不会因为这一句话割断与工厂的感情,因为我和姐妹们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工厂。
  1985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又被评为邯郸市和河北省劳动模范。谁能想到,就在我为工厂奋力拼搏的时候,工厂停产了,我这个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一下子也成了下岗工人、失业者。我想不通,下岗以来,我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天天以泪洗面。
  求生的本能,使许多下岗职工使出了应变的招数,有的打零工,有的出摊做买卖,有的跑运输,人们在各显神通,努力寻找一条使自己能够生存的门路。冷酷的现实在帮我寻找着自己的感觉:我必须立即选择自己的道路,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要生存,先把泪擦干,一个人活在世上,要让人尊重,不要让人怜悯,尤其是女人。我一咬牙,犟脾气上来了,走出了下岗后的第一步——闯商海,摆地摊。
  工人下海经商,并不像有人说的那么容易。最初,我往街上去了6天,始终没有勇气把摊摆出去,第七天,我把摊摆出去了,却有眼不敢正面看人,有嘴不敢大声叫卖,远远看见熟人走来,就赶紧躲开。有一天,我到离闹市较远的一所小学门口出摊,恰巧一位局领导向这边走来,我连忙扭头装作没看见,可那位领导却一直走到我跟前,边喊着我的名字边与我握手,我不好意思地低声说:“没办法,我只好出来摆地摊,是不是给劳模脸上抹黑了?”那位领导忙纠正我的话:“翠花,话不能这么讲,现在是市场经济,要转变观念呀!劳模咋啦?劳模也得吃饭呀!”几句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泪流满面。
  我知道,各级政府对下岗工人谋职经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可我怎么也赚不了钱。一天,一位工友出主意让我摆服装裁剪摊,她的话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路。对呀!我为啥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服装裁剪上做做文章呢?说干就干,我在工厂家属院门口支起了服装裁剪摊。
  我干裁剪,每天有活儿干,有收入,生活有保证,虽然天天起早贪黑比较辛苦,但心里很高兴。可是没多久,我心中又出现了难以平静的波动。我看到不少工友还找不到出路,特别是有些两代几口全是本厂职工的家庭。我想,自己是个党员、劳模,应该为党和政府分点忧愁,为企业减轻点负担。我找到几个谋职无路的姐妹说:“咱们办个服装加工厂吧。”
  要办厂,可不是件容易事,资金、场地、设备从哪儿来?没有机器,我把自己家里的缝纫机、锁边机搬到厂里,又借娘家婆家朋友家的机器抬到厂里。厂领导不仅批准了我的办厂申请,还腾出六间库房给我们作车间,拨给2000元钱做生产启动资金,厂长还把自家的机器抬到厂里让我们用。
  我招的工人全是下岗女工,大都没有缝纫技术,我就手把手地教,干的活儿达不到要求,就拆了重做。短短两年的时间,我们的小服装厂已很红火,共生产加工各类服装1万多件(套),完成产值8万多元,流动资金由2000元增加到3万元,15名职工不但工资有保证,还向总厂上交5000多元。
  艰难的创业过程,使我逐步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不进则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想从逆境中挣扎出来,不能等天靠地,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拼搏,靠自己的奋斗。创办服装厂的实践,也使我增长了求生存、闯市场的能力,增强了干大事、创新业的信心。
  我是不幸的,命运把我抛到了下岗的轨道;我又是幸运的,改革大潮将我引上了新的征程。创办企业的艰辛,使我体味到了人生的价值,并得到新的启示:要生存,先把泪擦干,走过去,前面是个天。这一启示,我愿与所有的下岗工人共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