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阅读
  • 0回复

崛起的产业高地——浦东开发开放8周年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6
第1版(要闻)
专栏:

  崛起的产业高地
  ——浦东开发开放8周年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 张持坚 谢金虎 本报记者 曹焕荣
  站在百年外滩倚江东望,看那八年前还是旧棚简屋、苇塘阡陌的浦东大地,一群群气势非凡的摩天大楼破空而立。“浦东看楼”,如今已是上海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之一。
  但是,高楼并不是浦东的全部。在这片进入本世纪最后十年刚刚苏醒的热土上,一个堪称国内技术先进、装备精良、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现代工业,正与摩天楼一同崛起。这是一个足以辐射长江流域、雄视亚太地区的产业高地。
  再造一个大上海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第一年,工业产值只有177亿元,占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1643亿元的比重仅为1/9多。1997年,浦东工业总产值跃至1358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5600亿元的1/4强。权威的统计年鉴进一步显示,按可比价计算,去年浦东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了1988年全上海1305亿元的水平。
  在经济总量激增的同时,浦东的整体工业素质更是焕然一新,落后的传统工业基本被先进的现代工业所替代。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即以中美合作通用轿车为领袖的汽车产业,以中日合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德合建不锈钢板基地为骨干的钢铁产业,以中德、中美化工企业合作为主发展起来的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以中日合资为主发展起来的家用电器产业,以上海医药工业与一批世界著名医药企业联手发展起来的生物医药产业,多是一批结构优化、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去年,六大支柱产业人均创税近2万元,实现产值480多亿元,约占浦东工业总产值的三成半,再过两年多,这个比重将上升到七成,约1500亿元。这意味着,当浦东开发开放走进第十一年的时候,仅六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就相当于1989年全上海的工业总产值!
  选择世界强手联姻
  浦东现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靠的是对外开放。八年来,浦东工业外资项目达2000多个,投资总额约140亿美元。
  这140亿美元,不是中方土地、厂房、设备和部分现金与外方现金、设备和工业产权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外方不同优势的组合再造,其主旋律便是8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与我国一批骨干企业的联姻,诞生了近200个蜚声海内外的大项目。
  本月初,在美国奥克兰港起重机国际招标会上,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力克群雄,争得了4台总价为2400万美元的超巨型集装箱起重机的设计制造订单。这家由上海港口机械厂同香港振华工程公司合资的公司,建立不久便挺进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苏丹、巴西、印尼、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次中标的起重机各项技术领先世界近十年,能装卸下世纪初诞生的18排到22排的巨型超巴拿马型船。原来在港机制造业名不见经传的浦东,一跃而为世界最先进的超巨型集装箱起重机产地。
  像这样在强强联姻中经过改造,脱胎换骨成同行业“之最”的,在浦东有一长串名单:全国最大的染料化工基地,国内最大的船用油漆制造厂商,远东仪器仪表行业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们的产品不但替代进口,覆盖国内市场,而且一半以上出口。将要投产的全国最大的不锈钢板基地,是我国特大型冶金企业上海浦东钢铁集团与世界不锈钢巨子德国克虏伯蒂森集团的结合体,总投资14亿美元,采用当今冶炼、热轧和冷轧的最新技术,年产44万吨不锈钢,其目标也锁定在挡住每年40万吨的进口量上。
  金桥出口加工区内40多家主产程控交换机、数字式移动电话、新一代传真机、卫星通讯系统等电子通讯产品的企业,家家堪称国内同行业的“领头羊”。上海华虹与日本电气(NEC)公司共同投资10亿美元兴建的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引进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工艺,设计、制造和销售以存储器、逻辑芯片为主的多种半导体产品。这个我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明年投产后,将大大缓解我国高档集成电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在这个领域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1996年投产的中比合资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当年就生产、销售程控交换机450万线,一举打破了国内市场“洋货”的垄断价格,平均每线下降160美元。这一年,全国各地约购买了2000万线程控交换机,用户因此而节省了32亿美元。
  外高桥保税区则是主导世界计算机行业的美国惠普、英特尔、IBM和荷兰飞利浦等十多家跨国公司的荟萃之地。包括英特尔全球第五个生产基地在内的30多家合资和独资企业,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产品有电脑芯片、光盘驱动器、大屏幕显示器、彩色喷墨打印机、卫星定位仪等。这些企业依托外高桥保税区“境(国境)内关(海关)外”、进出便利的条件和区位优势,将产品主要投放亚太市场,同时向港、澳、台地区和南亚诸国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享有“世界维生素C王”美称的瑞士豪夫迈罗氏公司,已连续创办4家制药厂,投资额近1亿美元,产品有维生素系列、抗生素、免疫调解剂、抗癌药等多种。浦东还有美国美敦力、英国史克、挪威奈科明等世界著名制药公司与上海一批骨干制药企业共同投资的20多家企业,一个以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的中国“药谷”已见雏形。
  溶入国际经济发展主流
  强强联姻,当然是双向选择。
  美国通用汽车中国总公司总裁施雷思、德国巴斯夫公司上海总经理纪汉诗、上海日立电器公司副总经理小野真幸等一批跨国公司的高级职员,在谈到总部的投资意图时,无不坦陈,外方看中的,是浦东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域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素质;而浦东看中的,除了跨国公司的雄厚资金、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以外,还有更重要的,那便是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尽快地建立面向两个市场的现代工业结构,聚合起能够辐射全国、问鼎亚太、溶入世界经济的强大能量。
  短短8年,伴随着这么多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投资项目,当今世界最富生命力和带动力的一些关键产业迅速落户到浦东,跨国公司的全球性销售服务网络也伸展到中国。这是全球范围市场竞争的延伸。这样,浦东新崛起的这批产业,从一开始便获得了产业成长所必需的技术和市场保障,具有较强的产业辐射,能够长踞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产业高地。
  浦东的汽车制造业刚刚启动,就已被外国同行看好。因为投资浦东的不是寻常厂商,而是当今世界最具实力的整车制造厂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汽车零部件厂商美国的德尔福公司、艾登公司、联信公司,德国的博世公司、西门子汽车电机公司、海拉车灯公司,法国的法雷奥汽车电器公司,等等。其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浦东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合资近16亿美元,建造一个年产10万辆新型轿车的整车制造厂。全球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它看作战略信号,纷纷作出调整或跟进。世界最大的轿车零部件厂商德尔福公司立即关闭在欧洲的大型零部件生产基地,转移到浦东;享有“汽车装备王国”称号的博世公司即刻飞赴中国,很快与中联汽车电子公司合资的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落户浦东,首期投资就达26亿多元。
  这些汽车及零部件厂商投入浦东的技术也都是当代最先进的。双方合资生产的是通用公司最新推出的97型别克高档轿车,并于今年底和美国本土生产的同步上市。产品起步国产化率达到40%以上,3年后超过80%,以此带动的国内配套企业至少2000家。值得浓墨重彩书上一笔的是,这个合资项目还包括建立了一个专门从事汽车设计和开发的技术中心。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浦东的200家强强联姻企业中,具有自我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虽然不多,但中方大约有200名副总经理、1000名部门经理、3000名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30000名熟练工人正在“干中学”。这是支撑浦东产业高地的人才基础。这些企业和人才,正以其产业关联性和协作配套关系,最终带动起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数千家企业和数十万员工,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一体化生产和销售,使浦东成为中国现代制造业溶入世界经济主流的“龙头”和纽带。
  开发开放8年的浦东,让人们惊喜地看到了它的现代工业高地。虽然这是一个尚未褪尽脚手架的高地,一个还在聚合能量的高地,但踏足浦东的法国总统希拉克等许多外国政要和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黄浦江的东岸,太阳升起的地方,上海正营造21世纪的美好未来,定会重返亚洲经济大都会之列”。
  压题照片:高楼鳞次栉比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新华社记者 张明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