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科技教育的基地——记朝鲜金策工业综合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4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科技教育的基地
  ——记朝鲜金策工业综合大学
  本报驻朝鲜记者 赵嘉鸣
  在平壤市中心东南角美丽的大同江畔,有一座15层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这就是被誉为朝鲜科技教育基地的金策工业综合大学。日前,记者走访了这所著名大学并对他们培养科技人才的做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创建于1948年9月,目前的校名是为纪念金日成主席的亲密战友金策同志而命名的。大学副总长李时洽教授介绍说,金日成对培养科技人才十分关心。1952年6月16日,朝鲜战争期间,金日成主席就来到平安北道恩情郡,对暂时迁住在这里的全校师生发表重要讲话。金日成不仅坚信一定能夺取战争最后胜利,而且提出战后如何加速培养科技人才以及金策工业综合大学所肩负的重任等问题。停战后,金日成主席明确指示把恢复正常的大学教育教学秩序作为朝鲜劳动党在战后的首要工作。在战争中被夷为一片废墟的平壤城百废待兴,但在废墟中建造起的第一座高楼就是金策工业综合大学的1号教学主楼。50年后的今天,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19个系、11个研究院所、116个教研室,在校教师5000余名、学生1.3万余人,其中教授博士院士百余人,博士院硕士、博士生1300名的一所集教学、科研、生产、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等学府。
  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和朝鲜全国大中型企业都有密切联系,在这些企业中组建了“大学生实习作业班组”。学校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分批派往有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同时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企业支持学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学校又为企业解决了不少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这样学校和企业间建立起一种互助协作关系。在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有专门的实习时间,而不是如一般大学到毕业班时才有此项安排。在该校,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实习时间占全部课时的近40%,可见学校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金策工业综合大学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将计算机教育、开发与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1993年5月8日,金日成主席来学校视察,这是他生前对大学进行的最后一次视察。金日成主席在视察中就加强和发展计算机教育作出了明确要求,并在国家外汇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亲自决定拨款300万美元为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建设计算机中心购买设备。现在,该校共有1000多台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成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部和院所都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中心,全校电化教学实现了计算机自动管理。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国计算机设计程序展览会上,全部入选程序的1/3是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师生的开发成果,其中朝语处理、识别和纠错程序系统在此次全国展评中夺魁。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同志在参观展览时,对该校在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中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明确指示学校要在朝语和外国语的同声传译程序系统的开发上努力取得新突破,以不负学校作为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开发基地的重任。
  建校50年来,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工业的中央书记韩成龙,朝鲜政务院代总理洪成南等中央领导都是金策工业综合大学的毕业生。金策工大的毕业生遍布朝鲜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各部门,其中许多已成为相关部门的管理、科研骨干。该校教师中也涌现出不少科技专家,31岁的电子工业学系教师崔光龙发明的高强度铸铁专利技术在日内瓦国际科技博览会上获得金牌。
  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和包括中国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世界9个国家的14所著名高等学府结为兄弟友好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金策工大还为中国、越南、古巴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培养了近700名留学人员。
  在结束采访之际,李时洽副总长深情地对记者说,“今年4月15日是金日成主席诞辰86周年纪念日,也是朝鲜人民的第一个太阳节,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全体师生在此时备加怀念为学校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的金日成同志。我们坚信,在金正日同志的亲切关怀下,走过50年光荣历程的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本报平壤4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