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国际报业加快自我更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4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国际报业加快自我更新
  吴绮敏
  报纸产业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获得新的活力,它告别了传统的排版印刷方式,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同时,由于电子技术创造了更显活力的电子媒体,报业的生存日益受到威胁,其出路何在?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对策是推动报纸走近公众。以计算机网络发展最为迅速的美国为例,一年多来,大大小小的报纸纷纷改头换面,展开一系列内部改革,吸引读者,以期挽救日渐萎缩的市场。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是《华尔街日报》一改百多年来的严肃面孔,推出周末版“标准模式”;《纽约时报》大块头地增加有关家居布置、饮食娱乐、消费商品等内容的版面,并把黑白版改为彩色版;《洛杉矶时报》不仅大量增加生活化的版面,而且把编辑部与市场部串联起来配合运作……
  随着电子媒体近年来日益大行其道,人们通过报纸获取信息、消遣时光的需要越来越少,因此今日报业的经营更为艰难,它既要同电视的形象真切的表现手法竞争,又要同因特网上快速反应的电子刊物竞争。其实,这种大竞争还是一场攻心战,赢家必定是了解公众心理,并努力满足公众心理需要的一方。英国有位老报人曾对笔者说,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如果一份报纸能让读者翻阅15分钟,那么它就算是受欢迎的报纸。于是,各家报纸使出自己的高招,以让读者真正注意到编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内容。
  英国一家报业研究机构入木三分的总结颇有耐人寻味之处。首先,文章的标题和导语应吸引人。他们认为,除了重大事件以外,读者最关心的是人而不是事情本身。这家机构提供的经验是:标题和导语里必须体现出有关人的情况,而且必须做得有动感、有新闻性;只有让读者从中知道所发生的事是有意思的,才能指望他们去细读下面的行文。其次,版面设计须主次分明,对图片进行精心剪裁,把构图平淡的照片处理得生动惊奇。编辑还要精心排列文章,甚至要考虑到文章开头位置与标题最后一个字相距多远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尽量减轻读者眼睛运动的疲劳感,让人读起来不费事。据笔者了解,西方一些报刊甚至出版社认为,只有尽可能提高读者的兴趣并减少视觉上的负担,才能使人多有一点耐心读下去。
  众多报纸为了吸引读者,使用的招数可谓花样翻新。笔者走访德国《柏林晨邮报》编辑部时,发现这家报纸每天出几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黑白版,每天一大早就可送到读者手中,其他几个版本都是彩色版。不同版本的内容大同小异,后出的版本行文更完美,有突发事情可以及时补进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任一版本。德国汉堡一家有名的周报也很有特色,它为不同的版面设计了不同的颜色,读者想看什么方面的内容,可根据篇眉的色彩一翻到位。诚然,拥有读者是报纸生存的必要条件,但读者的数目不一定完全反映报纸的成功与否。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行上百万份,其读者遍布全国;《金融时报》发行量只有几十万,但是其读者被认为是“控制着英国的人”。
  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产业面对电子媒介的压力,不可避免地让出部分市场,同时加剧了自身的优胜劣汰。但人们不必过于介意有关报业是“夕阳产业”的说法,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报纸产业仍有望撑持一方天地,只不过自我更新的速度肯定要快得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