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啃”太行的人们——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平山县纪事(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6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田野风

  “啃”太行的人们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平山县纪事(上)
  本报记者 周泓洋
  “轰隆”,又一声开山炮响,西柏坡乡党委书记韩二秃说,这48吨炸药,可造300亩宜林地。平山的林地靠炸,也靠“啃”。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的河北省平山县,不平,八成是石质山。山区综合开发试点选在这里,可苦了平山人。搞开发,老农李梦龙说,没有炸药,不行!这山,是“啃”出来的!
  太行人,怎样“啃”山呢?最近,记者走村串户,爬坡越岭,被太行人“啃”山的激情感动着。
  韩二秃,不要老伴,不要房子;要树
  摊上“试点”,平山上上下下高兴,这不仅意味着每年有数千万元扶持资金,更重要的是,西柏坡人看到了靠林果摆脱贫困的希望。这一点,乡党委书记韩二秃心里明镜似的,于是,这心就扑在了400万亩太行山,连老伴都不要了。
  1996年春天,西柏坡乡6076口人,家家锁门户户上山,在已炸开的太行山乱石中整地造林。老韩的老伴原本就脑供血不足,不慎又摔伤,十几天了,老韩一直在山上忙活,日均要指挥栽1万棵树,没顾得上回去看一眼。工程结束,蓬头垢面的老韩回到家,妻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兄弟,你就要你的树,不要老伴啦!”
  栽上的树是心肝儿。半年过去了,8月4日滹沱河肆虐,随后即酿成华北水灾,西柏坡最先尝到滋味。
  路冲了,电线断了,二秃在家呆不住了。8月5日凌晨3时,二秃披了件雨衣,打起手电,从村里往乡里赶。没路,山沟满是水,他就绕山梁走,一道山梁一道山梁往下爬,等站到新造的林区指挥泄洪保树时,西柏坡的干部们已经认不出自己的书记了。
  县林业局长冯书庆说,谁曾想,老韩一走,家里房后就发生泥石流,房子三面全埋在泥石中,泥石流从后窗冲了进来,老伴和小孙子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好在有众乡亲帮忙清理了泥石流,否则,房子冲不垮也被泡塌了。老农们说,俺们二秃书记不要房子,要树。
  握着这位老书记粗糙的大手,记者在心里说,正是千万棵像您一样的大树,擎起了共和国的大厦。
  王韶华,不要功,不要命;要有点追求
  33岁的乡长王韶华是开山放炮的总指挥,为了人均1分耕地7亩山场的西柏坡绿起来,为了老区人富起来,他不要命了。
  去年正月十三,太行山绿化工程实施万炮齐轰绿太行计划,西柏坡是主炮区,10万响火炮已经安装妥帖。为安全和准时,这位“不要命”的总指挥不顾危险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检查各炮区、炮位。随着王韶华的一声令下,火炮相继起爆,砂石飞向天空,恰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裹挟着砂土和火药烟尘冲向处于炮区中心的指挥台,砸向王韶华。“乡长快跑!”此时,总指挥如果离岗,1000多名点炮手将会乱作一团,10万火炮将毫无秩序地爆炸,而有的则根本不会被点着。王韶华坚定地站在指挥台上,从容地指挥放炮。30分钟过去了,10万响火炮安全起爆。揉着被石块砸伤的脸,望着炸出的7800亩山场,王韶华笑了。
  说起他的“不要命”,王韶华说,小事一桩。看看王韶华的小事吧,开发两年来,西柏坡坚持“山、水、林、田、路、电”综合开发的总原则,已经开发山场1.4万亩,整修平台150万米,挖树坑50万个,植树35万棵。挖渠、修路、架电线;飞播、育苗、铺滴灌。西柏坡全乡人均搬动土石方250立方米。
  说起他荣获全国十佳公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王韶华说,人总要有点追求,我追求奉献,这是实话。那些荣誉不应该是我的,应该给老区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