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何时不再“跟风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6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何时不再“跟风跑”?
  冬文
  信息时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以经营信息及各种社会服务为盈利手段的信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与此同时,伴随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激化,各行各业对信息的依赖性亦愈来愈大。谁能及时、准确、迅速地把握信息,谁就是赢家。
  就目前的我国农业而言,市场信息对于蔬菜和经济作物的影响最为显著。据悉,各类大棚蔬菜已突破1亿亩,加上大田生产的蔬菜,人均占有量已达250多公斤,供求总量趋于饱和。自1995年以来,应时蔬菜价格大多降价20%以上,而成本费用却居高不下,造成增产不增收乃至减收。但由于缺乏信息,各地还在盲目发展,基地建设大同小异,品种单一,缺乏特色,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烂市”现象。这是不是意味着太多,不能搞了呢?不尽然,关键是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品种、质量、时间差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作用举足轻重。
  诚然,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我国农业生产在新时期面临的基本矛盾之一,讲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关键是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
  自农村改革以来,农民对于种什么,何时种,怎样种,有了充分的自主权,但由于信息不灵乃至缺乏,流通渠道不畅,对市场反应迟钝,“跟风跑”的意识较浓,看到别人成功了自己也想试试,拼命地向一条路上挤,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农民的这种感觉,往往起误导作用;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在指导工作上坚持以增量求增效,搞一刀切,也易于引发供求格局突变,造成新一轮的大起大落,影响经济发展。
  可见,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引导和服务,使分散的经营和国内外大市场接轨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有9亿农民,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农村,5000万贫困人口也集中在农村。如对目前的现实情形听之任之,不用信息手段加以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化不能全面启动;如不通过立法对信息产品的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规范,保护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权益,则势必将影响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