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就调整棉花收购价格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人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8
第2版(要闻)
专栏:

  就调整棉花收购价格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人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最近,国家决定适当降低棉花收购价格,并将棉花价格由政府统一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人。
  记者问:为什么要适当降低棉花收购价格?
  答:这次调整棉花收购价格,是调控棉花供求总量、理顺棉花产供销关系、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持棉花生产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棉花是我国主要农产品。影响棉花价格的主要因素,一是棉花产量,二是棉花需求量,三是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前几年,由于粮价上涨,种粮收益高于种棉,造成棉花生产滑坡,棉花供应紧张,国家较大幅度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对于调动农民种棉积极性,稳定和恢复棉花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供求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国内棉花连年增产。由于市场粮价下跌,棉花价格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种棉收益明显高于种粮,加之棉花单产提高和新疆棉区的发展,国内棉花产量增加。1997年全国棉花总产量达8600万担,比上年增产200万担。二是进口棉大量涌入。近年来,国际市场棉价持续下跌。按目前国际市场棉价测算,进口棉到厂价每吨约14000元,比相同等级的国产棉每吨低2700元。国际市场棉价较多低于国内棉花价格,进料加工棉花进口大量增加,造成国内棉花销售困难。三是纺织行业棉花需求量下降。由于国内棉花价格偏高,加大了纺织企业的成本,使用成本较低的化纤原料比重增加,加之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企业出口困难,因此纺织行业对棉花的需求量下降。四是国产棉销售不畅,库存大量增加。由于国内外市场情况的变化,使得棉花经营企业库存大量积压。截至今年3月底,供销社系统棉花库存比上年同期增加1400万担,增幅近38%;国家储备棉也接近半年的纺棉用量。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困难,促进国内棉花销售。但由于现行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市场棉价高出过多,如果不适当降低棉花收购价格,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难以走出目前的困境,国家财政也难以承受,从长远看也不利于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
  记者问:这次调整棉花收购价格的具体政策措施是什么?
  答:这次棉花收购价格调整的基本原则是:一要有利于棉花生产的稳定和种植布局的合理调整;二要有利于改变目前国内棉花销售不畅、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提高国产棉花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政府指导下的浮动价格制度。主要措施是:(1)对棉花收购价格由政府统一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下的浮动价,即政府只规定收购中准价和浮动幅度,具体价格水平由购销双方根据市场情况在政府规定的幅度内协商确定。进行这样的改革,既考虑到了保护农民种棉的基本利益,又有利于使棉农增强市场意识,逐步引导农民按需生产。(2)适当降低棉花收购价格水平。内地标准级皮辊棉收购价格每50公斤由现行700元调整为中准价650元,允许上下浮动的幅度为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级皮辊棉收购价格每50公斤由现行630元调整为中准价600元,浮动幅度由自治区政府按照既有利于新疆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的原则确定。(3)适当缩小高等级棉花质量差价。为了促进高等级棉花销售,并逐步与国际标准衔接在调整棉花价格的同时,适当缩小高等级棉花质量差价,棉花4级以上和27毫米以上等级、长度差价率的级差,由现行的4%调整为2%,其余等级、长度差价率的级差仍维持原规定不变。
  在棉花收购价格降低的同时,棉花供应价格放开,由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用棉企业协商确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
  记者问:这次棉花收购价格调整对各方面影响如何?
  答:这次研究调整棉花价格的方案,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保护农民利益,防止农民收入减少过多。按调整后的棉花价格计算,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宜棉地区种棉收益仍然高于种粮。黄河流域棉区的主要问题是病虫害严重且难以根治,棉花单产较低,按调整后的棉花价格计算,总体上看种棉收益略低于种粮。但一些引进新品种、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单产较高,种棉仍有相当收益。
  这次棉花价格调整对农民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如果不适当调整价格,棉花经营企业的棉花销售不出去,库存大量积压,没有能力再去收购农民手中的棉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对棉花经营企业不利,对农民更为不利。
  棉花价格调整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国内棉花价格大幅度高于国际市场棉价的状况,有利于鼓励纺织企业多用国产棉,促进国内棉花销售,改变棉花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促使棉花生产、经营和使用进入良性循环。
  记者问:棉花生产、经营政策是否有变化?
  答:这次棉花价格政策的调整,是为了理顺棉花生产、经营和加工各环节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各级政府要继续抓好棉花生产,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改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努力提高棉花单位产量和效益。要进一步加强对棉花市场的管理。棉花经营体制不变,继续实行由供销社棉花经营企业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经营的政策。农业部门所属良种棉加工厂和国营农场只允许收购、加工本良种棉繁殖区和本场内生产的棉花,收购加工后交当地供销社统一经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收购、加工、经营棉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取缔非法收购、加工和经营棉花的单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检查。各级供销社要加强棉花质量管理,严格执行棉花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确保收购、加工、调拨和储备各环节的棉花质量。各级物价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照《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对棉花收购过程中压级压价、克扣分量等损害棉农利益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