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农业科技架金桥——山东省曹县侯集回族镇科技富民活动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农业科技架金桥
——山东省曹县侯集回族镇科技富民活动剪影
  武宪威
  作为山东省菏泽地区唯一少数民族镇的曹县侯集回族镇,创造性开展的“科技富民”活动,历时三载,收效明显,获得山东省、菏泽地区“科技工作先进乡镇”、“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十几项殊荣。
  查字典起步的“科技迷”
  被誉为“科技迷”的侯集镇的北沙楼村民李德政,起先还是个半文盲。有一次,他诚心与人合伙做生意,可分红时因合同书被曲解,他分文未得。
  李德政因合同赔本的事,羞得他脸红耳热。镇里开展“科技富民”活动,镇党委书记王保华送他一本《新华字典》,他没事就捧着“啃”,渐渐地能够靠字典阅读一些科技报纸杂志。此后,他干上牛羊屠宰加工业,投资百余万元建起两个大冷库。在他的带动下,该镇的畜牧养殖业形成良性循环。一年后,获山东省“畜牧科技养殖先进乡镇”称号。
  “唐半仙”变成“科技员”
  侯集镇宋唐村妇女唐某一直给人看相算命,人称“唐半仙”。改革开放以来,生意越来越淡,她也产生了科技致富的愿望。
  镇里开展“科技富民”活动,为唐大婶走科技致富之路提供了机遇。她利用自己走南闯北积累的信息,上一套世界联网的电脑系统,办起科技致富信息推广站,有偿为群众提供科技良种、科学种植、养殖方法和信息等。她还用电脑捕捉各地商品差价,搞起长途贩运。一年下来赢利十几万元。
  唐大婶的变化启发了大家,回族群众自觉把建房购家具的钱转投到科技项目上。27岁的谢楼村民谢松起第一个订阅《科技日报》等科技刊物,他运用积累的科学种植知识栽种甘蓝、黄瓜、西瓜等,年收入在万元以上。
  目前,侯集镇的小麦、玉米全部实现良种化,辣椒全部种植国内一流的中椒4号,每亩收入6000元以上。笔者采访时遇上侯集镇从济南鲁青公司高薪请来的农艺师张树理。他说,在外地蹲点推广科技十分困难,没想到侯集回族群众对科技接收这么快。今年他负责的千亩无籽西瓜预算增收千万元以上。
  “秀才书记”带动富民工程
  今年33岁的侯集回族镇党委书记王保华写了一本书——《文化富民与科技兴镇》,北京几所农业院校的专家们看后颇为称道。
  王保华说,没有“科技富民”活动,写不出这本书。
  王书记是硕士生,为当地有名的“秀才书记”,任侯集回族镇党委书记当年,便在全镇开展“科技富民”活动。他借风行船,精心制订科技兴镇规划,系统研究落实措施,并融进自己的实践经验,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写成此书。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程传政负责该镇的帮扶工作。程部长介绍说,侯集镇各级干部都能自觉地按照王书记的样子做,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该镇先后实现万亩吨良田、万亩优质棉、万亩蔬菜三个开发;完成黄牛养殖、青山羊饲养、畜产品加工三个基地建设等10多个科技富民工程。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增长2倍,排名由全县31个乡镇的第26位跃居先进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