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留在苗村布寨的足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3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留在苗村布寨的足迹
  岑大明
  暮色退去,群山静寂,一条蛇形小径向大山深处的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湾湾州苗寨逶迤而去。山道上,该县民族事务局副局长刘孝坤和两名汉子挑着发电机、放映机等器材,迎着寒风,艰难地迈步。历经3个多小时的跋涉,天黑时才赶到湾湾州,放下肩上的担子,顾不上吃晚饭,便在村头的大敞坝上挂起银幕,安上放映机,为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千余名苗族同胞放《开国大典》。
  这里摄取的仅是安龙县民族事务局电影队为边远山村放映电影的一个最平凡不过的镜头。12年来,这支电影队靠双肩挑着放映设备,爬山涉水,行程数万里,为百余个布依族、苗族村寨放映近千场,观看的群众达120多万人次。
  安龙县是布依族、苗族聚居的贫困县,全县39万人口,少数民族占43%。这些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深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文化生活贫乏。为改变这种状况,1985年,该县民族事务局自筹资金,购买了一套电影设备,组建了电影队,义务为边远民族村寨放映。
  12年来,电影队凭着对民族同胞的挚爱,克服重重困难,真正把电影送到边远山村。交通不便是电影队首先遇到的“拦路虎”。该县的民族村寨大都远离交通要道,近则几公里,远则数十公里。要到这些村放电影,只有步行,器材还得用肩挑。电影队的同志每两月要走烂一双解放鞋,双肩被扁担压起了厚厚的老茧。
  12年间,该局的领导换了一个又一个,但送电影到村的好传统没有变,每任局长都要亲自带队到村里放映。该电影队除了放映反映爱国主义、农村变化、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等优秀影片外,还积极配合县委、政府推广科技兴农,加重科教片的放映,先后放映了水稻、小麦、油菜、烤烟、水果、蔬菜等科学栽培技术、畜禽饲养技术等科教片30多部,放映100多场,观看的群众20多万人次。该县在布依族聚居的木咱镇实施3000亩“吨粮田”科技攻关,电影队主动配合,共放映科教片6场,为3000亩稻田全部实现“吨粮田”立下了汗马功劳。县科协在十二份、下坛等12个村推广蔬菜科学种植,电影队走在前面,进村放科教片近10场,加大了科技宣传和普及力度。如今,这12个村都成了蔬菜专业村,年种植蔬菜2万多亩,创收30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