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人民利益重于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3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人民利益重于山
  李天伟 胥金章 玛依拉
  在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在帕米尔高原、阿里高原,在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为“永冻层”的地区;在新疆各族人民散居或聚居的农村、牧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白衣天使的足迹和身影。他们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以自己特有的医疗服务,在军政、军民和各族人民之间架起一座团结友谊的桥梁。近年来,医院先后13次受到三总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表彰。
  “医疗队来啦!”消息像长了翅膀立即传遍高原小镇狮泉河。1996年初,一支由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高原医疗队踏上了阿里这片共和国热土。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了医疗队员的皮肤,高原严重缺氧,呼吸困难,他们脸都成了紫绀色。他们顾不上疲劳,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工作。进毡房,看藏胞。74岁的藏族老人班角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医疗队员李磊、刘桂蓉立即来到老人的毡房,进行心电图测试,量血压,发现班角老人肺部感染。她们冒着如絮的大雪,给老人送药,一次次喂到藏族老阿爸的嘴里。老阿爸转危为安。
  1996年大年三十上午10点,医疗队从狮泉河出发,医疗队员马军礼、路薇和几名官兵及艾则孜坐在临时搭起的简易车棚里。艾则孜下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车厢内恶臭难闻,加上高山反应,护送队员头疼欲裂,心慌气短。马军礼和路薇不停地给艾则孜倒尿,清洁大小便,翻身。夜深了,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尽管是“三毛”裹身,还是冻得瑟瑟发抖。艾则孜昏迷,但不能让他完全睡过去。为了一个民族兄弟,她们把艾则孜紧紧地拥在怀里,不停地呼叫他的名字。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汽车在海拔6700米高的界山达坂抛锚了,铺天盖地的暴风雪打碎了在前面探路的两台牵引车的车窗、车灯玻璃,四处是悬崖、深渊,她们只有冒险探路,在风雪高原跋涉了41个小时,终于到达山下医院。艾则孜得救了,医疗队员却抱头痛哭。她们为战胜暴风雪而哭泣,为救了自己的民族兄弟的生命而自豪。
  总医院每年都派出数次巡回医疗队:流行病预防医疗队、定点扶贫医疗队、计划生育医疗队……他们爬雪山、过大漠、越戈壁、上高原,每到一处都宣传防病治病知识,为群众送医送药,举办卫生骨干培训班,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把现代医学的文明之光传遍天山南北。近5年来,他们先后派出医疗队23批(次),举办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12期,培训少数民族卫生骨干1000余人,举行义诊26次,发放药品器材11万元,在新疆47个医疗点上,有80%的单位摘掉了技术落后的帽子,有30%的单位跨入自治区或本地区医疗先进单位的行列。
  克拉玛依,一座美丽的油城。在1994年12月8日这天,正在友谊馆举行活动的数百名师生被熊熊烈火包围。悲天恸地的哭声正在撕裂着一个个幸福的家庭,熊熊烈火烧毁了孩子们的欢颜。
  下午8点多钟,总医院接到紧急求援电话,10分钟,一辆满载人员、药品、急救器材的大奔驰野战红十字救护车开往风雪弥漫的克拉玛依。
  次日凌晨6点多钟,医疗队员赶到。“我们是军区总医院的医疗队员,请给我们分配任务吧。”市委领导说:“你们来的太及时了,我们正急得团团转。”
  …………
  近5年来,他们参加各种大型抢救11次,抢救危重病人1537人,开展手术1820余例,医护人员赢得了“平安使者”、“生命的救护神”的美名。
  “天山,昆仑山,人民利益重于山;阿里高原,帕米尔高原,为人民服务高于高原。”这是总医院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也是他们无私奉献高尚品质的写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