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无私奉献“领头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3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无私奉献“领头雁”
  晓磊 瑞同
  博爱县清华镇西关村是河南省的明星村。自1986年至今,先后近百次荣获省、市、县、镇“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统战工作先进单位”、“乡镇企业明星村”等称号,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赞扬。他们之所以能够夺得这么多荣誉,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共同致富路,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领头人———曹文义。
  西关村是博爱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在博爱、焦作、河南也是最有影响的回族大村之一。1980年以前,全村6000多口人仅靠人均三分地“土里刨食”,不少村民连肚子都吃不饱,村民们善做小生意的特长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造成群众生活没保障,社会治安混乱,成了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当了近20年普通村干部的曹文义勇当出头鸟,鼓励妻子、女儿大搞家庭副业,先后经营服装和饮食业,率先走上了致富路。曹文义率先致富后,乡亲们看中了他,于是大伙便有了“致富路上领头雁”。1985年曹文义出任村委主任,从而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西关村逐步走上了经济振兴之路。
  1991年,经过几年考验和锻炼的曹文义形成了清晰的当家理财思路,增强了领导才能。这时,上级党委和全村党员又选举他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
  汽车运输是西关村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龙头产业,它起步于1983年农村生产队解体后的13部单车,以及靠鞭杆子富起来的运输户。在曹文义的正确引导和有关部门的扶持下,随着运输户的不断增多,组建了“博爱县第三汽车运输公司”。在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措施,修整了汽车场,建起了汽车加油站、煤炭中转站、汽车配件门市部,为车户提供了极大方便,不少村民卖小车换大车、卖旧车换新车,运输队伍迅速壮大,现已拥有各种运输车辆500多台,年创利税达1500多万元。
  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修理、汽车配件加工及配件经销、燃料经销、煤炭运销、饮食服务业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目前,全村从事服务于汽车运输的个体户达60余户,从业人员250余人,产值约200多万元。其中经营汽车配件7户、汽车大修厂2个、汽车配件加工10户、加油站2座、饮食业10户、煤炭运销20多户。这些产业的发展服务了汽车运输,形成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曹文义在工作中恪守的信条。多年来,曹文义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倾力发展公益事业。投资3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2500多米,实现全村路面硬化;新修自来水管道15000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架设电线15000米,实现了全村线路标准化;投资80万元修建了村教学楼两幢,教师办公楼一幢,改善了教学环境;建村委办公楼及商品楼5幢;投资60万元整修了清真寺;投资70万元建起了相当规模的民族医院,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就医难问题;投资600万元修建了由62座伊斯兰风格建筑群组成的民族商业一条街,为村民们经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投资120万元修建了西关村民族幼儿园……一系列公益事业的兴办,受到了全村群众的称赞,使群众明白西关村的钱都用到了自己身上,用到了该用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