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临时船闸“五一”通航胜券在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9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临时船闸“五一”通航胜券在握
  龚达发 余晓菁
  2月28日下午4时,随着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三峡左岸临时船闸及升船机与上、下游引航道一线正式破堰进水,水流从下游临时围堰沿11根虹吸管注入航道内。
  作为大江截流后续保证的临时船闸及升船机与上、下游引航道工程,与右岸导流明渠平行布置隔江相望,其中临时船闸和升船机相连并列布置,轴线全长5500米。临时船闸为单线一级船闸,闸室长240米、宽24米,与葛洲坝3号船闸相当,可通行3000吨级船队。设计最大通航流量每秒4.5万立方米,每年下水货运通过能力900万—1100万吨。在汛期坝址流量超过2万立方米/秒,导流明渠不能通航时,船舶只能经由临时船闸通行。因此,临时船闸是三峡工程二期建设时期的主要通航建筑物,必须于今年5月1日汛期到来前正式通航。2003年永久船闸建成运行后,临时船闸作为冲砂闸继续使用。
  临时船闸和升船机布置在大江左岸一座100多米高的山坡上。1994年4月24日开挖,1995年12月浇筑混凝土,1997年3月主体部分的金属结构安装。万名建设者历时4年,在长达6公里的战线上挖填土石方3000万立方米,从海拔185米的山顶开始,一直挖到海拔48米,浇筑混凝土70多万立方米,在坚硬如铁的花岗岩山体上“鬼斧神工”般地开凿出临时船闸闸室和承船厢,体现了高超的开挖工艺。在总口径67米的山体内开凿出两条航道,即24米宽的船闸闸室和18米宽的升船机承船厢,并在两者之间完整地保留了一块宽10米—25米、高34米的中隔墩,令人叹为观止。
  谈到安装,参加过葛洲坝等工程建设的陈汉柏用“轻车熟路”4个字形容。他告诉记者,临时船闸全部采用多媒体监控,比葛洲坝船闸又先进了许多。从船只进闸到出闸的全过程全部图像显示在控制室计算机屏幕上,整个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目前已完成了对闸门以及控制系统的有水调试,4月底即可进行总体验收。交通部门成立了专门指挥部正在积极进行试船准备。建设者们胸有成竹:五一通航胜券在握!
  即将启用的临时船闸 陈鉴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