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村庄小、生源少、办学难怎么办? 衡水市桃城区联村办学闯新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村庄小、生源少、办学难怎么办?
  衡水市桃城区联村办学闯新路
  本报讯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在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中,针对一些村庄小、生源少、办学难的问题,积极探索联村并点办学的路子,目前,全区联村并点办学发展到32所,减轻农民教育费负担达300多万元。
  衡水市桃城区辖354个行政村,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占全区总数的50%以上。有的村学生凑不满班,就办“大杂班”,几个年级挤在一起上课,教学不规范,教育质量偏低。
  桃城区在组织农村联村并点办学中,本着“因村制宜,结好对子”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联办。有的区域村庄相距密集,他们就将几个村联合在一起;有的两个相邻村,学校都不错,就是各自的生源都不足,他们就让一个村办成低年级班,另一个村办成高年级班,学生上学你来我往,相互解决“大杂班”的问题。
  桃城区走联村并点办学的路子,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规范了教学管理。这个区邓庄乡孙单驼、王单驼、张单驼、艾单驼4个村相距都很近,过去这4个村学校校舍陈旧,教学器材简陋,教育质量偏低。实行联村并点办学后,4个村联合在一起,征地40余亩,投资53.5万元,建成一所拥有12个教学班,师资力量雄厚,配套设施齐全的较大规模的双轨制学校。目前,这个区通过实施联村并点办学的方法,农村学校“普九”达标率在95%以上。 (索凤桥 赵占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