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辛苦人之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18
第8版(副刊)
专栏:路边拾翠

  辛苦人之家
  王东满
  沿太旧高速公路东行,过五宿收费站,有一个小村,名曰:辛家庄。辛家庄服务区就坐落在这小村的北侧:铁塔高耸,天桥横空,将高速公路两边宽阔的停车场、加油站、修理厂、餐厅、宾馆、公厕等等现代化服务设施,挽成一体,登高俯瞰,犹如一只硕大无朋的白天鹅鼓翼欲飞。服务区因小村得名,小村也借服务区驰名,路、农共处,借力互补,相得益彰。不过,这服务区在本区职员和过往常客心目中,却还有一个别名,叫“辛苦人之家”。
  家,对于食甘卧暖的宠儿也许并不觉得有多么重要;但对于长途跋涉、冷暖不定、饥饱无时的行人苦旅,却是难得的温馨小窠。你瞧服务区的员工们,一言一行,乃至一个笑脸,一杯热茶,都能给那些行人苦旅以方便,以安慰,以到家一般的温暖。就说那餐厅吧,进门就是洗漱池,整容镜,先洗洗手,擦把脸,整整容,然后坐下来,不待你招手,热情的小姐就送上一壶热茶,一口热茶下肚,浑身的疲劳顿时就驱散大半。餐厅窗明几净,地板照人,吧台上抽的喝的应有尽有自不必细说;冷盘热炒,实惠可口,早已为过往常客称道。有一次,一种极便宜的腌制小菜,一位司机竟连吃三盘还不过瘾。这是因为餐厅师傅们想的和努力做的,不仅是怎么样保证菜上得及时,不上冷饭凉菜,同时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样让旅客吃好,京沪川陕,南风北韵,吃得对口味。他们除了把已经在旅客中“吃响”的几道看家菜做好外,冷拼热炒,不断出新,应时应节还要准备些地方小吃,来点酸菜、考佬佬等“土特产”什么的,常常让那些回头客喜形于色,啧口称赞。饭菜价钱是不必多虑的,虽然宰风行世,这里却不时兴“宰”客。来来往往的都是些辛苦人,即便有几个钱也挣得不容易,餐厅经营原则是薄利多销,昼夜迎客,有时候遇上些“倒霉蛋”,一路罚款、收费、修车等等,连吃饭钱也掏不出来了,免不了赊饭给他们了。
  跑长途车与坐长途车,都免不了昼行夜宿,所以那座金边装饰门庭的乳白色宾馆,就成了旅途劳累的司乘人员温馨的小窠。要住吗?要打电话吗?要添满你的水杯吗?总台服务小姐都会使你满意的。“尊敬的客人!当你进入房间之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这里的一切就都由你支配使用……”冬暖夏凉的客房,虽无大城市星级宾馆之豪华,若论干净舒适,起居方便,却也未必较之逊色。倒是旷野之上四季清新的空气,窗含岭树、门对坦途的景观,甚至连那造型独特宽敞明亮水洗水冲的公厕,常令久居闹市偶然一住的过客发出浩叹:这里做度假村有多好啊!
  辛苦人之家面对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辛苦人,是山西的一面窗口,日接待来往汽车近千辆,旅客千余人。随着通行车辆的猛增,这座崛起在旷野高塬之上的“小城”日渐显得规模小了些,服务设施也有许多不足,但他们的服务质量却没有因为这些眼前的困难而稍有逊色。想行人之所想,急行人之所急,为辛苦人排忧解难、提供一切及时周到的服务,努力塑造文明窗口形象,已经成为服务区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俗话说:饥火难忍。饥劳之人常常容易无端滋事发火,每当这时,那些在一线服务的小年轻人,都会变得富有涵养,保持冷静,尽力以友善的微笑慢慢浇熄他们的肝火。不准对旅客顶碰发火,这是服务区一条硬规定。
  如果把太旧高速公路比作一条遨游于太行群峰之巅的巨龙,那么辛家庄服务区和石门口服务区,就是这巨龙身上的两颗璀璨明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