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情系紫檀 爱我中华——记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2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情系紫檀 爱我中华
  ——记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
  马晓毅 李仲春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的陈丽华女士,祖辈系满洲正黄旗。幼年时,她家中曾珍藏有许多明清时代的紫檀木雕家具,其造型和工艺的精美绝伦在她心目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此后,随着年事的渐增,她日益感到紫檀木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于是,她在北京投资上亿元人民币兴办了中国最大的仿宫廷高档家具企业———北京富华家具企业有限公司,决意在她手里再现昔日皇家紫檀雕刻艺术的辉煌。她说,“我们历史上出现过伟大的工匠鲁班,现在我作为中华民族的女儿,深情之处就是要弘扬祖国的文化遗产”。
  今年以来,陈丽华正在做着一件大事业,就是在北京京通快速路边的高碑店建设中国紫檀博物馆。这座大型雕刻艺术博物馆已列入北京市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
  陈女士表示,她独资投入1亿元人民币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将按照元朝、明朝、清朝的定制收藏上百件完全仿宫廷的紫檀器具,再现封建王朝顶峰时期的宫廷艺术。陈丽华说,搞一个大型的艺术雕刻博物馆是她终生的愿望,她作为一位对祖国传统艺术有着执著追求的艺术家、实业家,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发扬光大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做一些工作是完全应该的。
  谈到她的艺术思想,她无限感慨地说,“我一说起这一行业就情不自禁。多年来我接待过海内外来宾数千人,他们随我参观一道道工序和展厅中一件件珍品时,如沐久远的气息,徜徉于艺术的殿堂。我的作品来源于历史、哲学、文学和周朝的青铜器纹饰、秦砖汉瓦、隋唐敦煌艺术及宋元书画艺术的创意和造型,其中蕴含老庄哲学中的天圆地方、自然平和、无极无限理论的构造。这些作品不单使我们感到祖先的智慧,更令我们重新珍重我们自己民族的骄傲。”
  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传世数百年来,多有人尝试临摹,但将它用号称“寸檀寸金”的紫檀木,以浮雕、透雕等艺术手法雕刻成一幅长32.4米、宽1.77米的立体木雕《清明上河图》,陈丽华却是中华第一人。
  在陈女士独资兴建的长安俱乐部一楼大展厅里笔者看到了这件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这件珍品是陈丽华女士积数年之心力精制而成的。它共分12段,总重量为5397公斤,连接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图画。创作充分运用传统的浮雕、透雕等手法,刀法娴熟,线条圆润,纹理清晰,粗细有致。仔细看去,无论房屋、桥梁、舟车、人物乃至河水波纹、绳索、岸边的树木等,都一丝不苟地再现出来,且不失原画的意境,其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又与绘画截然不同。整体造型古朴,雄浑庄重,堪称绝世之作。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参观时,对这幅艺术珍品赞不绝口。他说,宋人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的国宝,大家不容易看到,所以我在几年前建议陈丽华女士把它变成紫檀雕刻艺术品,加以立体化,让人们更好地从中领略我们民族艺术的深厚广博。他还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有了两幅《清明上河图》,一幅是宋代张择端的著名画卷,一幅是这件紫檀雕刻珍品。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需要大家真正投入,多干实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