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心血倾注两代军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1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

  19年前,刁俊梅支持丈夫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至今她丈夫仍长眠在那块土地上
  18年后,她又把亲子送到渤海前哨的一个小岛上,守卫祖国的东大门
  心血倾注两代军人
  刘西玉 陈俚清 周宪志
  “嫁个当兵的,不能朝夕相处,我心甘情愿”
  25年前,在家乡安徽省含山县林头公社当小学教师的刁俊梅谢绝了一门门提亲,经人介绍与同乡籍孤儿战士胡扬发建立了恋爱关系。1974年春节,两人携手入洞房。从此以后,便是漫长的思念,夫妇结婚5年间,他俩在一块的时间只有短暂的4次相聚,加在一起也不过5个月。但两颗心却紧紧贴在一起。丈夫爱部队,也关心妻子和孩子,平均每月就有厚厚的五六封挂号信。刁俊梅也挂念丈夫,写信却总是“报喜不报忧”,为的是不让他分心。1978年5月,刁俊梅已有了第二个孩子,7月的暑假她没能去成部队。让她惊喜的是,8月初,丈夫回来了!望着惊喜的丈夫用胡子一个劲儿地扎3个月的儿子念叨,“我又添了个兵小子,长大了也叫他当兵”,刁俊梅陶醉在幸福之中。谁知第10天,部队拍来了要丈夫紧急归队的电报。刁俊梅二话没说,默默地为丈夫收拾好行装,牵着3岁的女儿,抱着儿子把丈夫送到村头。
  那段时间,她一个人掰成几瓣用。4岁的女儿刚学会调皮,需要人片刻不离地盯着,10个月的儿子更需要人看护。有一天深夜下着淅沥的小雨,儿子发高烧不退,突然呼吸困难,嘴唇憋得发青。她喊来邻居帮她照看女儿,自己抱着儿子踩着泥泞的小路,把儿子送到公社卫生所。一个熟悉她的医生见她一身泥浆的样子,责怪说:“你看看,谁叫你非嫁个当兵的不可,这不是自找罪受?”她却说:“嫁个当兵的,虽不能朝夕相处,但我心甘情愿。”学校领导照顾她,批准让她回家照看孩子,她干脆狠狠心给孩子断了奶,请来一个亲戚帮助照看俩孩子,自己每天坚持上课。同事们见了,都心疼地说:“做一名军人的妻子真够难为她的!”而刁俊梅,却把对丈夫的思念、牵挂,把家中的千难万苦,都深深地埋在心底。
  “再苦再累,我也要把一双儿女带大”
  1979年5月,她收到一封丈夫部队的信,拆开信封一看:“我们敬爱的胡营长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顿时,犹如五雷轰顶,她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失去了最亲爱的人,刁俊梅哭哑了嗓子,哭干了眼泪,视力急剧下降,从1.5降到戴了1100度的眼镜才能校正到0.4。唯一让她欣慰的是丈夫牺牲后被追认为一等功臣,可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不少人劝她改嫁,而她铁了心要把孩子养大成人。
  带着4岁的女儿、1岁的儿子,孤儿寡母度日之艰难可想而知。她用每月几十元的微薄收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支撑着残缺不幸的家。从1979年至今近20年间,她从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孩子们的衣服也大都是拾那些娘家弟妹穿过的。即使偶尔做件新的,她也要精打细算,买布时选颜色浅一点的,裁量时做得大一点。女儿穿不上了,再给儿子穿。在她的教育下,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勤俭的习惯。10年前,她们那里经常停电,用煤油和蜡烛照明,既不经济又不方便,俩孩子晚上学习做作业,提出要买一个应急灯。她翻箱倒柜,角角分分只翻出了十几元钱,只好歉意地告诉孩子说先缓一缓。可俩孩子说:“妈妈,我们不要您出钱,我们的压岁钱就够了!”并一下子交给她70多元钱,手捧这些新新旧旧的1元、2元的票子,她一把揽过孩子,泪水哗哗地流。原来八九年间孩子们的压岁钱,一分也没舍得花。
  这些年来,无论生活上有多大困难,刁俊梅从没向组织上开过口,就连组织上对她的照顾也坚决不要。她说:“你家难,我家难,国家也有难。扬发连命都献给了国家,我还怕这点困难嘛!”
  “孩子当不好兵,我对不起他当烈士的爸爸”
  含辛茹苦,一双儿女逐渐长大成人。1992年,女儿高中毕业,她没让女儿考大学。刁俊梅有自己的想法,她记得17年前她有了女儿时丈夫在信中的话:“部队里也有女的,孩子长大了让她当个女兵。”这年冬天,女儿穿上“海军蓝”,成为一名话务员。
  去年冬天,听说她又想把刚高中毕业的儿子送去当兵。娘家老人姐妹都不同意,说宁明是家里的“擎天柱”,说啥也不能放出去“单飞”,丢下她孤伶伶一个人。武装部领导也劝她把儿子留在身边,年纪大了也好有个照顾。但她想,家门需要儿子守,国门更需要儿子去保卫。为这,她一周内跑了5趟武装部,终于为儿子当兵“撞”开了“绿灯”。儿子要走了,她拎着背包把儿子送到车站,硬是一滴眼泪也没掉。回到家,她却抱着丈夫的遗像哭了一夜。儿女是她的心头肉,曾深受生死离别之苦的她何尝不愿儿女在身边?
  儿子当兵到了渤海前哨的一个小岛上。半月后,刁俊梅在老家抹着眼泪读儿子的信,“妈妈,这个小岛太冷了,天天零下十几到二十多摄氏度。岛上风也特别大,刮起来沙子石子满天飞,我真害怕。……连队训练太苦,我受不了。”看完信,她心如火烧。当晚,就给儿子写了一封长达10页的信:“你爸爸长眠南疆,日夜守卫祖国南大门,你当兵在小岛,持枪守卫祖国的东大门,我从心里感到很欣慰、很自豪。你当不好兵,相信你爸在天之灵也不会高兴……你还记得临走前电视台到咱家来录像,你在爸爸像前发的誓吗?———到了部队什么也不怕,当兵就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当兵就要像爸爸一样,当个好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