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在王涛精神感召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4
第4版(要闻)
专栏:

  在王涛精神感召下
  杜若原 吴厚生
  王涛身上蕴含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主人翁精神,包含着与企业同悲同喜同甘同苦的真挚情感,这是我们国企改革中最需要的。王涛精神宛如平常一首歌,在东风公司、在汽车界广为传颂。它是爱心的互动,在东风公司引起强烈的共鸣。
  王涛是去年3月开始在东风公司、湖北省和全国机械行业被大力宣传的。王涛这位平常人的平常故事引起了广泛的认同。学习王涛的着力点在哪里?大家感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
  王涛所在的东风公司总装配厂广大职工自觉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像王涛那样干活,像王涛那样做人,该厂已有9名职工获得“王涛式好职工”的称号。这些“王涛式好职工”中,有王涛的同事,有他同班的工友,也有其他车间的工人师傅。调整车间的徐玉春也是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学了王涛的事迹后,他刻苦钻研技术,归纳出检查螺栓螺母的“数八法”,写出《EQ1092F常见故障排除法》一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同事们。王涛的徒弟蒋显斌跟随师傅近6年,不仅从王涛那里学到了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而且已出了《六档变速箱维修13例》一书,去年写的一本《EQ153刹车系统(阀类)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一书正在付印。蒋显斌还从王涛那里学会了怎样做人,学会了怎样当主人。慕名前来的用户向他求援,他总是有求必应。该厂坐垫车间的包装工林金国从工作热情上暗学王涛,一人顶两个人的岗位,累得晚上回家腰酸背痛,老母亲用热毛巾给他敷腰。他说:“我在和王涛比赛!”王涛立足岗位自学成才,靠的是日积月累,处处做有心人。如今,东风公司6条装配线上的调整工人几乎人人口袋里都揣着个记事本,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工作经验。调整工们也学王涛视用户为饭碗,在马路上只要遇上有抛锚的车辆,都主动上前排忧解难。
  东风公司有6000多个班组,王涛的事迹传开后,在这些班组里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人们大受鼓舞。在东风公司一线班组里有许多比较艰苦的岗位是由农民轮换工和临时工来干的,目前东风公司这种“编外”职工有5000多人。王涛事迹在这些纯劳务输出的民工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东风公司车架厂与王涛所在的总装厂仅一墙之隔,这个厂的车架总装三班38人中有一半是“编外”职工,由于这些人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的难度很大。王涛事迹宣传后,车架厂总装三班主动与“王涛班”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这些“编外”职工和正式工一道,与王涛谈技术,谈如何当好企业的主人,主动以王涛为镜子,消除“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该班每月都要掏一次装配线地沟中的铆钉,这项工作又脏又累,以前给钱也没有人干,学王涛后,没有一分钱报酬大伙还争着干。
  去年东风公司遇到了自投产以来最大的困难,职工的岗位工资不能到位,农民轮换工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许多轮换工受王涛精神的感染,主动从老家带来粮食,在东风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愿离开,要为企业尽一份力。王涛是个多面手,东风公司职工一专多能已成为时尚,几乎人人都能干好几台床子,一人能干好几个工位。刃量具厂刃二车间工人通过学习王涛,人人都掌握了3门以上的“手艺”,熊家富师傅一人便能干铲工、钳工、磨工、车工、铣工等12种工种。
  王涛精神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使企业里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做企业的主人,为企业分忧。有了王涛这个典型,一花引来百花开。去年以来,东风公司系统和领域都提出了外学王涛,近学自己的典型。如供应系统便提出外学王涛,内学周金胜。周金胜是一名采购员,14年来为企业采购回50余万吨钢材,自己却一尘不染,出差坐火车自带小板凳,为企业节约每一个铜板;装备系统内学工人技师“革新迷”张友国。张友国去年一年就修复各种刀头11套,挽救大滚刀毛坯61件,共为企业多创效益8万多元;生活后勤系统远学徐虎,近学王涛,内学刘三林。人称“徐虎式管道工”刘三林是“全天候的太阳”,热情服务,随叫随到;销售战线提出内学视用户为上帝的售时服务班班长朱春生;医疗卫生系统内学具有高尚美德,视病人如亲人的外科医生戴宗晴;教育系统内学身患脑瘤两次动手术却坚持要上讲台的化学教师李明清……
  这是一个劳模群体,多年企业精神的积淀得到了最好地体现。这些典型与王涛一起,共同构筑起国有企业一道精神文明的亮丽风景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