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标兵为鉴 反求诸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标兵为鉴 反求诸己
  陈兴贵
  不久前,我应邀当评委,参加了全国教育工会发起组织的全国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由于工作的关系,类似的评选活动我参加过多次。但实在说,哪一次评选活动也不像这次活动让我犯难。按规定,要从群众推选的32名教师中选出10名标兵。我将32名教师的材料看了又看,比了又比,可总是主意难定。因为看过的每一份材料都让我十分感动。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耀眼的闪光点。不投谁的票,我觉得都是一种遗憾,一种负疚。
  全国每年各方面组织的各种评选活动数不胜数。也许是工作上、感情上的偏爱吧,我以为“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的意义非同一般。这是一项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活动,是一项有着深远影响的活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改的问题根本上说是教师问题。教师在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培养好下一代的重要作用人所共知。师德,不单是当好一个教师的关键,师德,同样最为家长、为学生、为整个社会所关注、所重视。师德,关系的是一代、乃至几代人的素质,师德,对学生影响之大之深,对整个社会风气间接或直接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标兵,就是一面旗帜,一种感召,一种导向。树立师德标兵,对师资队伍建设,功莫大焉。
  32位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分布在全国32个省市区。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28岁。有的执教在北京、上海等繁华的大都市,有的执教在贵州、青海、西藏等贫困的山区,他们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生活工作在不同的地方,但他们身上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对教师岗位的忠诚,对教师工作的高度负责,对学生的真诚热爱。由之而激发出淡泊功名,看重事业的光线。在喧嚣不息的市场吵闹声中,他们能戒浮躁,保持平稳的心态;在世俗的名位竞夺中,他们能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他们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极不平凡的成绩,他们的事迹所以能涤荡人的灵魂,给人们展现一条多姿多彩的光线,原因概基于此。
  当我为32位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的事迹深深打动的时候,我又为看到听到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不大好的现象而不安。在金钱的诱惑下,在名利的驱使下,确实有少数教师亵渎了教师这一职称的尊严:他们对教学不负责任,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他们找种种理由和借口请假,却热衷于私下作家教,挣外快,饱私囊,他们行为不文明,对自己放纵,口中常带污言秽语,对学生随意处罚谩骂。他们不钻研教学,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给家长。总之,其表现与一个教师的形象、责任心、职业道德很不相称。虽说这是极少数教师所为,但影响极坏,与日益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极不协调。
  指出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上述一些问题,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树立标兵和批评缺陷,应当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两个方面。标兵,提供人们学习的榜样;指出缺陷,则是给人们提个醒,引以为戒。两个方面,一个目的,都是为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今天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羡慕会加速竞争;竞争会促进保优汰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既如此,为人师者就必须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自强不息,才不会落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