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就业目光投向何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7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大势

  就业目光投向何处
  本报记者 白天亮
  下岗、精减、裁员……时至今日,“失业”二字已进入人们的生活,“找工作”不再是将出校门的年轻人的专利,人往哪里去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国家劳动科学研究所的有关人员经过调查研究,提交了《世纪末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课题报告中“劳动与就业”部分,对当前就业的流向进行了分析探讨。
  劳动密集型:生命力持久
  在解决就业方面,该报告认为第三产业将是今后的一个热点,尤其指出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依据详尽的数字分析,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正在逐年减少,第二产业仅有微小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大,每年大约可以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估计到2000年,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数量占全社会劳动力数量的百分比将由今天的26%提高到30%以上。
  在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负责这项课题的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力研究室莫荣主任对记者介绍说,目前提倡发展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当然是没有疑问的,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可忽视。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搞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一举两得,既推动经济又促进就业,使社会稳定。莫荣强调,对经济相对落后而又集中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是必需而可行的,其生命力至少将持续四五十年。
  个体私营企业:容量大、潜力大
  不同所有制企业吸纳就业的容量是不同的。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成为非国有经济中最见活力、吸收就业容量最大的所有制类型,而非国有经济单位正是目前城镇增加就业岗位的主渠道。
  报告总结了90年代以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单位就业量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国有经济吸纳就业人员的年均增长率为0.53%,可以说没什么增长,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则是负增长,而城镇个体私营经济就业增长率则高达41.29%,其拥有的劳动力从1991年的760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2329万人,并继续呈现增长趋势。这一方面是原有的个体私营企业扩大规模,吸纳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剩余的劳动力在创造着岗位,使城镇个体私营经济的队伍壮大。
  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大户
  大企业就业稳定,但数量少,就业成本高,未来几年,中小企业将在就业领域大展身手,成为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流入方向。报告显示,以同样的固定资产投资看,国有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是74%,吸收的就业容量为大型国有企业的14倍;再以同样的产值计,中小型工业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是大型工业企业的1.43倍。
  莫荣指出,国际上普遍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作用,我国在“放小”的同时,也应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引导鼓励,放虽放,但务必要“活”,要让其充分发挥就业容量大的优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