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再访岚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6
第2版(要闻)
专栏:特写

  再访岚山
  本报记者 张祝基
  位于京都西部大约10公里的岚山,山架不高,山势平缓,静卧在密密匝匝的绿树底下。照汉字理解,这是一座雾气缭绕的山。如今,这个风景名胜地因有周总理的诗碑,又成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纪念地。
  4月25日上午,正在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专程来此瞻仰周总理诗碑。
  1917年9月至1919年4月,青年周恩来曾留学日本。他在日本的最后半年是在京都度过的。其间,他两游岚山,并写下了题为《雨中岚山》的诗篇。1978年,中日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了纪念两国关系史上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京都的日中友好团体请廖承志书录周恩来撰写的诗文。廖承志的墨迹由当年访日的邓小平带来,京都的日中友好人士又把它镌刻在万年永存的碑石上,并安放在岚山的山脚上。
  “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诗文镌刻在一块褚褐色巨石上,庄重古朴。胡锦涛神情肃穆地在碑座上献了一束鲜花,然后一字一句地默读诗文。随后,他又转到碑石的背面,一行一行地念着刻在上面的发起立碑的日中友好团体名单。
  这块诗碑的发起人是日本朋友吉村孙三郎。诗碑立起以后,很多来访的中国代表团都来此瞻仰,每次都有当地日中友好人士相陪。吉村老人已经过世。今天,老人的女儿、80岁高龄的吉村启子专门在这里等候胡锦涛。胡锦涛拉着吉村启子的手说:“感谢您和您的先人为日中友好所做的工作。”吉村启子说,她在周恩来诗碑前见到胡锦涛副主席,感到特别高兴。她的父亲和周恩来是朋友,她虽然没有见过周总理,但她同邓颖超曾进行过很友好的交谈,也很敬重周总理。
  13年前,胡锦涛率领100多人的中国青年代表团访日期间也曾来此瞻仰过周总理的纪念诗碑。今天,他再访岚山,瞻仰诗碑,说“很有意义”。胡锦涛对吉村先生的女儿及其他在场的朋友说,“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00周年,我们特别怀念他。因为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中日友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周总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也永远活在日本人民的心中。日本朋友建起这块诗碑,是对他最好的纪念,我们感谢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临离去以前,胡锦涛与吉村启子合影留念。这次活动不仅定格在胶片上,也将留在日中友好人士的记忆里。
  (本报京都4月2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