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建功“西陲第一哨”——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6
第1版(要闻)
专栏:

  建功“西陲第一哨”
  ——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纪事
  杨功成 张年春 张百顺
  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军营高高飘扬。这里是新疆军区斯姆哈纳边防连,人称“西陲第一哨”。这个连队自1962年组建以来,先后十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荣立集体一等功,成为万里西陲的一面旗帜。
  把哨所建成“家”
  边防连地处海拔2910米的冰山雪谷之中。建站初期,这里是不毛之地,抬头是皑皑雪山,西北风一年到头呼呼地刮。从建站的那天起,党支部就响亮地提出:要让战士爱站如家,就得把哨所建设得像个“家”!
  在雪山上栽树,十难活一。老教导员杨亲锁和战友们几经失败,终于找到了确保树苗成活的方法。他们在50多公里外的河沟里找到一种适宜当地气候生长的土种杨树,然后连土刨起,再用骆驼小心翼翼地运回哨所栽好。官兵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站时植下“扎根树”,离站时再造“纪念林”,使营院里相继成活杨、柳、榆、松、刺玫等树木7000多株,营区绿化面积达95%。
  “高原上既然能种树,为啥就不能种菜呢?”连队在哨卡周围卵石沙砾密布的沟沟坎坎,垦拓出菜地16亩,玻璃温室、塑料大棚也相继建起,蔬菜品种增加到十七八种,年产量在5万公斤以上,夏季鲜菜不断,冬菜自给有余。
  不畏艰险守边卡
  盛夏,飞着大雪的托呼秋山寒风刺骨,在接近海拔5600米山脊的雪坡上,7位官兵在指导员李广洲的带领下正艰难地爬行。李指导员用枪刺凿出一个个雪窝,一步步踩着前行,好不容易前进了100多米,却因一脚踩空又滑了下来,幸亏被后面的战士死死拉住,才未滚下山崖。望着从昏迷中醒来的指导员,官兵们劝他用望远镜观察一下山顶就行了。他坚定地说:“那怎么行,巡逻执勤任重如山,不到点到位我们怎么对祖国负责?”说完,他拉开要去探路的战士,继续一步三喘地坚持往上爬。不足500米的路面,他爬了两个多小时。到山顶后,他放下登山绳,把战士们一个个拉了上去。
  连队管辖141公里国境线,21个通外山口和9个观察点的海拔高度均在4500米以上,最高达6020米。冬天冰封雪飘、寒风刺骨,夏天山洪暴发,雪崩不断。每一次巡逻,官兵们都要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体验着牺牲和奉献的内涵。
  国门卫士树形象壮军威
  在边境口岸,边防军人的一言一行,直接联系着国家的形象、军队的声威。官兵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严守纪律,文明执勤,争当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国门卫士。
  一次,一名境内走私者企图乘闭关偷越国境。他找到带队执勤的明生俊排长,掏出一个装着厚厚一沓人民币的红包,说:“这里没有他人,只要你放我过去,这些钱就归你啦!”明排长气愤地说:“金钱撬不开国门一条缝!”他叫来几位战士,将此人送交给了口岸边防武警。
  自口岸开放、过货以来,官兵们在基本设施尚不完善、执勤任务相当繁重的情况下,参加口岸会晤100多次,检查出入境车辆、人员上万次,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没有违犯过一次纪律。他们无愧于“西陲第一哨”的光荣称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