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二手车为何难出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7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扫描

  二手车为何难出手
  丁波 范欣欣
  虎年伊始,京城就推出了二手车拍卖会。二手车广告也铺天盖地。然而,二手车市场并未像人们期望的那样火起来,广大追车族仍忧心忡忡,不敢轻易涉足。据有关人士透露:国外新旧车销售比例为1∶1,即每两位购车者中就有一位买的是二手车;而我国的比例是10∶1。个中缘由除了国人传统消费心理作怪外,二手车市场所暴露的问题也确实不少。
  二手车价值几何
  在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笔者询问了部分卖主,发现外观极其相似的夏利车最高开价4.5万元,最低只有3万元。市场内不少购车者转了一圈又一圈,难以分辨谁的车更货真价实。一位在市场磨蹭了一个上午,仍没拿定主意的中年人对笔者说:“车价一差就是万把块,而车型、年代、损耗程度却相差无几,真不知该咋办。”
  据了解,北京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是全国较早引入计算机估价系统的交易市场,即利用计算机对旧车使用年限、新旧程度、行驶公里数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一个“建议价”,以供买卖双方参考。虽拥有先进的估价系统,该市场负责人李振生在谈及旧车估价问题时,仍有点无可奈何:“我们定出了‘建议价’,可中介人和车贩子才是真正的作价员,按‘建议价’成交的旧车微乎其微,有时一差就达一两万元。并且有的旧车出过事故,一经‘美容’便难以识别,这也给我们估价带来困难。”
  有关人士直言不讳:不少旧车主或中介商为让旧车卖个好价,往往在汽车里程表或发动机上做手脚,甚至纯粹以旧翻新,换钢垫、座套,整体喷漆,使旧车焕然一新后高价出售,广大工薪阶层在购车时稍不留意,上万元血汗钱就泡了汤。
  售后服务何处寻
  在年初的北京“家庭二手车拍卖会”上,许多买主问拍卖商有无售后服务,得到的回答是:“属于我们业务范围内的事,我们会使您满意的。”个中含意买主自己捉摸。
  笔者在旧车交易市场看到,旧车交易完全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车的“一锤子”买卖。买主在购车时往往只得到卖主的口头保证,所谓“出了问题尽管来找我”,无非是一句空话,难寻法律保障。交易市场向买卖双方征收2.5%的过户费和少许管理费,只提供购车咨询,定出“建议价”,对售后并无保障措施。李振生在谈及此事时说:“凡是进入市场的旧车必须通过当年年检,应该说质量有一定保证,但售后服务不属于我们的业务范围。”
  原内贸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经批准的30家旧车交易市场,尚无一家推出售后服务或担保措施,旧车出售后出现的有关问题,只有靠买卖双方协调解决。”据了解,一些旧车在成交后几个月就出现大问题,只有少数协商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大部分买主只能自认倒霉。
  市场魅力尚不足
  目前,全国经批准设立的旧车交易市场只有30个,每个省、市、自治区限定一个。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旧车交易过滥现象产生,却也为旧车市场相互竞争筑起壁垒。不少地方的旧车交易市场凭借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很少在促销上下功夫。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旧车交易竞争激烈,竞相推出以旧换旧、分期付款、组建“旧车俱乐部”等形式来收购旧车、招揽顾客。
  从交易方式看,北京市旧车交易市场也只推出寄售服务,即车主交纳一定管理费后,将旧车寄放于市场等待买主。交易仍主要通过个体中介商进行,缺乏统一规范引导,使想买车的人一时难找到合适旧车。
  近来国内汽车厂家的价格大战,似乎对旧车市场也未有显著影响,不少二手车价位仍很高。在旧车拍卖中,一辆出厂年代不详的捷达车标价竟达10万元,仅比普通新捷达低1万多,如此价格又怎能吸引广大追车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